本报讯 (记者 张唯)10月31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为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我区自然资源部门通过持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强化生态本底调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开展改革创新实践五项措施,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生态保护修复。
我区围绕构建从山顶到河流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按照《关于推进中部干旱带灌草植绿的实施方案》,将中部干旱带相关县区1114.53万亩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立足中部干旱带干旱缺水、生态脆弱实际,明确针对性保护修复措施,着力巩固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我区自然资源部门还在制定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基础上,以中部干旱带和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划分中部干旱草原区及8个二级分区,布局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行分级保护、分类治理、分区修复。
“我们以‘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区和荒漠化治理区为重点,开展生态资源状况调查评价。”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负责人介绍,我区通过查清农田、森林、水域、湿地、沙漠等生态资源的数量、分布、质量、景观格局、保护修复、受损情况,构建生态本底数据库,为推进中部干旱带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支撑。
去年以来,我区聚焦中部干旱带生态修复,先后下达资金0.66亿元,支持同心县、红寺堡区等县(区)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5个,生态治理修复面积达0.96万亩。同时争取黄河上游风沙区中卫、宁夏中北部2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其中涉及17个中部干旱带子项目,总投资6.01亿元,治理面积达5.48万亩。目前,这些子项目中已有13个竣工。
我区还积极制定推进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加快罗山治沙造林,推动中部干旱带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融合性发展、多样性维护。此外,在推进落实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措施基础上,拓宽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渠道,积极探索荒地、闲地、废地整治和指标交易新机制,盘活“沉睡”土地资源,发展青贮饲料、冬小麦等作物种植产业。同时用好用活新增耕地指标交易资金,先后支持中部干旱带8个县(区)投资6.82亿元,实施乡村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项目21个,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