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着力在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团结各民族、解放各民族、振兴各民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善于从政治高度看待、认识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要积极探索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实践创新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地区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全面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建美好家园。
着力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上下功夫。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民族宣传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形象。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积极主动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要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式,丰富宣传教育内容,拓宽宣传教育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注重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特别是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全员育人”全方位培养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大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通过举办民族传统文化讲座、民族团结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全社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熏陶,厚植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着力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上下功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是要从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运用系统思维,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紧紧抓住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全局,立足资源禀赋培育新的增长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民族地区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更好地把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执笔:刘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