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次接地气的党课

火仲舫

时间,中秋节前夕。

地点,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

活动中心背景的横幅上打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喜迎中秋话团圆”。现场周边摆上了圆桌,桌子上摆放着一碟碟的月饼和水果,与会者面前也摆上了一盒盒精制的月饼。另一侧的桌子后坐着一排白衣天使,与之相呼应的是几把椅子上坐着同样身着白大褂的人——他们是义务理发师。他们分别进行义诊、义务为群众理发。百余名老人和妇女带着孩子高兴地坐在椅子上,品尝着月饼和水果,不时将喜悦通过手机分享给远在外地的家人和亲戚,一向偏僻的红太山村,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组织策划这次活动的是自治区团委驻村工作组、固原市义工联和乡党委、乡政府,当然还有一些奉献爱心的社会组织。

在这种氛围中,宣讲微党课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来这里宣讲党课,面对乡亲们我感慨万千。这里与我的故乡火家集接壤,滥泥河把我们两个村子隔开,分别归属于将台堡镇和王民乡。上世纪60年代,在下游葫芦河与滥泥河交汇处的兴隆镇建了水库,积水溯流而上,使滥泥河水猛涨,形成了堰塞湖,阻隔了两村人的来往,调皮捣蛋的放羊娃也只能隔河相望。

时隔60年,当我站在这块特别的地方分享党的光荣传统,倡导“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候,当年打响鞭、唱《押麻歌》最起劲的灵子就坐在我身边,我们双手相握时久久不愿松开,还差点儿拥抱起来。为此,我的宣讲格外认真。我从89年前(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途经附近的兴隆镇、单家集,出台《三大禁条》《四项注意》,留下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历史佳话,以此为切入点,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和伟大意义,然后回归现实,以具体事例来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也许我讲得动情,也许勾起了一些人的追忆,我刚刚宣讲结束,就有几位老乡向我走来,握住我的手连连抖动。有人用沙哑的口吻询问我:“老连手,你还认识我吗?我叫谢某某。小的时候咱们骂过仗……”“我叫王某,小名狗娃子,估计你想不起我了!”

一提起名字,我自然就认出他们来了!

我们在寒暄中提到小时候的事情。老谢感慨地说:“咱们小的时候,饿着肚子,光着脚,连鞋都没得穿,还骂仗、打架,泼实得很。你看看现在,今天这场面,咱们小时候想都想不到。你讲得真好!”

老王接着说:“就是,从小看大哩。咱们小的时候那个样子,争天吗夺地哩?要是晓得你讲的这些道理,也不会搞得两个村子的人像个乌眼鸡。”

离开了红太村,我的脑子里闪现出一系列念头。最感慨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于每一处细节,应该从最细微处着眼,从最具体的事情做起。

这次的微党课,会在更多人的心中激起涟漪。

--> 2024-11-05 火仲舫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8556.html 1 一次接地气的党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