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旧照片里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杨 超

丁建元(右)给记者展示老照片。 本报通讯员 高小娟 摄

一段岁月,凝聚一份感情;一张旧照片,承载一份记忆。

“这后面就是毛纺厂的厂房,那会我们厂子在全国都赫赫有名。”11月4日,89岁丁建元拿着旧照片讲述道。

银川毛纺织厂,从1954年建成投产到2000年退出历史舞台,承载了几代银川人的记忆。它曾生产出宁夏第一代机械化毛纺织产品——纯毛提花毛毯、粗纺毛呢,为宁夏纺织工业奠定了基础;提花毯自1958年起出口俄罗斯、意大利等东欧国家……“最辉煌时,毛纺厂有3000多名工人,一年总产值5000多万元。”曾任银川毛纺织厂厂长的丁建元说。

20世纪90年代,因为产品超储滞销、设备陈旧、竞争乏力等原因,银川毛纺织厂逐渐“没落”。记者曾进入过闲置的厂区,看见了具有浓重历史痕迹的厂房。2000年后这些厂房被陆续拆掉,占地面积61381平方米的住宅区紫阳小区在工厂原址上拔地而起。

多年来,记者因采访曾多次走进紫阳小区。建成后的紫阳小区共有26栋楼,规划建设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居民里有原毛纺厂的职工,有支宁人,有土地被征用后“上楼”的农民……“我1955年刚到宁夏时,这里还是荒草地,晚上睡觉要关好门,否则会有狼。如今近70年过去了,我们住进了新楼,街巷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完全变了样,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丁建元感慨道,“紫阳小区今年还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进行道路硬化、管网改造、楼体粉刷等,我们也一定会住得更舒心。”

今年,银川市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紫阳社区对紫阳小区、百合园等6个小区进行提升改造,共涉及46栋楼,惠及1670余户居民。“改造中,社区一直倾听群众心声、解答群众诉求,努力‘改’出新面貌,‘改’出群众的幸福生活。”紫阳社区党委书记史惠说。

--> 2024-11-08 本报记者 杨 超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9055.html 1 旧照片里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