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文革)11月7日,在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李园村的蔬菜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马学平正弯腰仔细查看芹菜的长势。这位曾经的后备力量,如今已是村民们信赖的“领头雁”。“上任后,我追回村里被拖欠了5年的土地流转费,现在58万元已全部到账。我还带领村集体增收55.12万元。”马学平自豪地说。
从储备培养的村级后备力量,到独当一面的村党组织“领头雁”,马学平的成长故事不是个例。沙坡头区通过下深水去“摸”、全面考察去“筛”、多措并举去“育”、时机成熟去“用”等8个环环相扣的步骤,不仅储备了785名平均年龄35岁的村级后备力量,而且确保这些年轻人具备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和担当。眼下,该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正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
沙坡头区动员退役军人、致富能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等群体返乡任职,并宣传待遇保障、晋升渠道、干事平台等,吸引他们归乡干事创业。“我们还跨省‘拽人’,把在成都担任建筑工程总工程师的王侃请了回来,加入村里的后备力量。”滨河镇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林建国高兴地说。
沙坡头区对储备人选层层筛选,不仅注重“规模”,更重视“质量”,坚决把49名不合格人员挡在门外。东园镇赵桥村将“家风正不正、家教严不严”作为重要标准,确保后备力量既有能力又有品德。为帮助后备力量迅速融入村级工作,沙坡头区创新建立了“N+1”结对帮扶机制,486名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包村干部与785名村级后备力量结对,“手把手”传授经验。
文昌镇东关村的雍涛曾是一名外出务工的小老板,回到村里成为后备力量。“我刚回到村上时,对村务一窍不通。跟着大家学了一段时间后,对村里的事越来越得心应手了。”雍涛说。
为进一步提升后备力量的工作能力,沙坡头区还组织了常态化专项培训班,参与人数超千人次。其中,178名表现优异的村级后备力量被聘为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83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后备力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通过实战与学习相结合,这些后备力量逐渐成长为村级工作的中坚力量。
永康镇彩达村的冯玉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村里的后备力量,他带领村民发展蒲公英鲜菜、富硒蒲公英茶加工等项目,引领村民种植2000亩蒲公英,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果农每亩增收至少1500元。彩达村成为集体经济发展好、人居环境改善好、群众评价反响好等“五好”示范村。
沙坡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区已选任36名产业带头人、退役军人等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7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这些“中流砥柱”在基层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带来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