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写作者的成长,身后一定站着一位编辑。
回顾走过的写作之路,我身后站着好几位编辑,他们裁剪、修补、添加,润色我的文字。今天细细一想,扶我上路,迈进文学门槛的第一位编辑是《宁夏日报》“六盘山”副刊的编辑秦克温先生。秦老师扶我走上文学之路,使我在这条路上坚持走到今天。
秦老师是平罗人,是宁夏著名诗人、评论家。那时,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以在《宁夏日报》“六盘山”副刊发表作品为荣。我刚调到一所中专学校任教,一位教师说他知道我,我在《宁夏日报》发表的散文他都在读,并且还剪贴下来收藏。那一刻,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我的文字竟然能在读者心中闪耀。自己写得有那么好吗?作品真的值得收藏吗?如果我拥有读者,那也是编辑的心血,成就了我。
有时,几个文友相聚,朗诵自己的作品,酝酿着下一篇。《宁夏日报》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作者,鼓励着作者。
1987年8月23日,我的第一篇散文《蛙》在《宁夏日报》“六盘山”副刊发表。当时,这篇习作题目叫《蛙声托起的梦》,写我在石嘴山郊区马家湾书店工作的一段经历。书店门前有一条水渠。晚上,蛙声一片,此起彼伏,聒噪得我难以入睡。我把蛙声与农耕收获联系在一起,把蛙声诗意化了,写下第一篇散文。稿子投出去,我忐忑不安,揣测编辑看了我的稿子会怎样想。不久,收到秦老师的来信,说稿子被采用,把题目改为《蛙》,删除了两个段落,注明发表的日期。在还没有手机,没有复印机,印刷技术还比较落后的时代,一个爱好写作的青年的文字能变为铅字,让我兴奋不已。
那些年,我在《宁夏日报》不断发表散文,我想去登门拜访秦老师,感谢他的扶植。我提着一袋子苹果,秦老师坚决不收,还留我吃饭。此后,我到了银川,必定要去拜访秦老师。每去,他必留我吃饭。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在秦老师家吃饭,他与我聊起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他用沙哑的平罗话说:“诗人去掉‘诗’字,首先是人,做人比写诗重要。当作家,必须当诚实的人。”这句话影响了我的文风。
秦老师家藏书很多。我向老师借书、还书时,就能来老师家聆听老师讲文学。我借的第一本书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秦老师知道我在新华书店工作,托我给他买一本《余光中诗歌选》。我去编辑部送书,他非要给钱,我不要。那时候的书便宜。我记得是贰元陆角。秦老师硬生生地把叁元钱塞进我的口袋。
秦老师退休后,主持诗词专刊“夏风”,还向我约稿,写散文诗。后来,中断写作多年。秦老师谢世,我不知情,没有送他老人家一程,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