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原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依托“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级综治中心指挥中枢作用,构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统筹、村(社区)基层法治工作机制支撑、基层法治力量广泛参与的“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体系,推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共推共促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原”。
一体化推进 建强基层法治阵地
“以前村里出现矛盾,不知道该找谁处理。现在不一样了,不仅有人主动问、主动管,乡镇和相关部门也会积极参与、妥善处理。”近日,在海原县海城镇综治中心办事的张国杰说。
“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给‘说法’。”近年来,海原县以为民服务为切入点,一体化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阵地规划建设,全力打造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主阵地”和“终点站”。
综治中心整合政法各单位、仲裁等资源,融合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建成18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148个村、11个社区“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群众“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离婚财产分配的法律问题。”近日,刘女士走进海原县综治中心咨询,工作人员列举有关案例给予详细解答。“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升级打造集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综治中心,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海原县综治中心负责人褚亚龙说。
七营镇联合派出所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发现渠道窄、信息线索少的问题,探索实行“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积分制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鼓励引导网格员、退役军人等群防群治力量,主动排查发现隐性矛盾纠纷线索,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今年以来,七营镇依托积分超市,为矛盾纠纷调解员兑付奖励8500元。
海原县各级综治中心聚焦实战实用,通过设立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等“一厅四室”组建调解队,发挥“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作用,坚持以派出所主防警务协作为主线,与人民调解、司法行政条线和治安保卫综合治理防线,拧成基层法治“一股绳”,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村(社区)“日清日结”、化解“日清周结”和乡镇化解“周清季结”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今年1月至10月,共排查矛盾纠纷4249起,已化解4241起,化解率达99.8%。
多部门联动 凝聚多元化解力量
近日,海原县人民调解中心主任强建国与当事人双方“背靠背”多次沟通、说理普法,成功调解了温某和田某的婚姻家庭纠纷,达到矛盾解除、心结打开的“事心双调”效果。自人民调解中心进驻海原县人民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以来,带动3个基层法庭成立调解中心,对部分案件化繁为简、优先调解、快处快调。
“我们积极与金融、仲裁、交警、妇联、行政调解和行业协会等对接,强化矛盾多元化解、联合调解,推动交通事故、物业、金融等纠纷在诉前化解。通过设立巡回办案点、审务工作站、法官服务工作台,建立立案信访窗口庭长接待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县、乡、村(社区)、组的调解格局。2021年至今,共有7810件案件通过非诉方式化解。”海原县人民法院负责人说。
健全提升乡(镇)、村(社区)、行业、企业等人民调解“四张网”调解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县、乡(镇)、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全县共建立各类调解委员会185个,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98人。构建完整有效的“大调解”责任闭环,形成自下而上、数据共享、责任清晰的矛盾纠纷排查网格。3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907起,调解成功5547起。大力推行“人民调解+仲裁+信访”纠纷治理模式,引导当事人申请仲裁确认案件149件。
选聘律师担任街道、社区法律顾问,实行民警联系社区、民警包保网格,推广“道德银行积分”“爱心超市”。将11个社区划分为105个网格,全面统筹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等,实现“多网合一”。紧盯新领域、新业态、新群体等党建工作薄弱点和社会治理盲区,采取组织带建、连片同建、抱团共建等模式,以“党建红”激活社区治理“新引擎”,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我们村的法律顾问马静静律师,对征地拆迁、侵权赔偿、建房纠纷等涉法问题‘一对一’答疑释惑。”高崖乡草场村村民王新民说。截至目前,海原县实现159个村“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通过登记造册,采取分类培养方式,全县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782人,其中骨干502人,今年参与法治宣传600多场,化解矛盾纠纷300件,引导法律服务200人次,受益群众8000余人次。
深挖机制潜能 扣紧调处化解闭环
今年以来,村(社区)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日清日结”、化解“日清周结”工作机制,常态化组织网格员、党员、退役军人,积极协同270名“三官一师一员”等力量,全面摸排掌握社情民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各乡镇统筹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武装部、妇联等力量参与调解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
自今年8月建立和运行红、黄、蓝、绿“四色”分类分级预警处置机制以来,该县共研判分流推送婚姻家庭矛盾纠纷936件,其中红色高风险矛盾纠纷4件、黄色中风险矛盾纠纷22件、蓝色低风险矛盾纠纷87件。通过强化机制运行,压实属地、行业责任,打破各部门间信息壁垒,扭转了排查化解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联调联控良性循环。
“针对各乡镇一季度内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由县级包抓领导紧盯责任落实牵头化解;针对涉法涉诉矛盾纠纷,成立公检法司涉法涉诉工作专班进行化解;针对涉多部门的矛盾纠纷,由县委政法委书记作为召集人会同多方力量推动化解。”海原县委政法委负责人说,及时做好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该县深化“一站式”服务,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搭建矛盾纠纷化解互通互动互联平台,在矛盾产生初期及时进行干预,防止事态扩大,多方发力调处化解大量矛盾纠纷,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减轻了当事人诉累。2022年至今,该县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共接收法院转办诉讼案件79件,经司法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相关行政单位及法律顾问多方努力,已结案71件,成功化解25件。
齐抓共管聚合力 提升应急处突执行力
今年7月21日,海原县关桥乡、海城镇和西安镇突降暴雨,当地2名群众被困。汛情就是命令,海原县交通、应急、水务、关桥乡等单位第一时间成功抢救,并对风险隐患区域进行巡检排查,封闭坍塌道路,24小时专人值守,有效避免了次生灾害。
该县以综治中心为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发挥“雪亮工程”、宁夏社会治理基层综合指挥平台、110接处警业务平台等信息优势,努力将党员、退役军人、“三官一师一员”、乡贤能人、妇联等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切实增强应急处突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全县共划分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159个、三级网格1096个,各乡镇、部门依据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应急预案体系。
聚焦“七下八上”主汛期,各乡镇、部门统筹基层法治力量,摸排建立5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清单,建立登记表、发放明白卡,明确了转移责任人及联系电话、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要素,确保安全度汛。今年截至目前,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故及较大自然灾害事故。
紧盯重点行业领域,利用“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执法”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等方式,狠抓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领域安全监管执法。今年截至目前,实现危险化学品企业复查率100%、行政处罚案件结案率100%、隐患整改率100%、法律适用正确率和执法程序正确率100%,危险化学品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数字技术赋能 县域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不用到法院也能解决纠纷,这种办案模式放心又省心。”日前,在海原县法院金融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成功化解一宗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后,当事人赵某不住地称赞。今年以来,海原县法院共网上立案1117件、音视频调解案件1294件、线上开庭139件。“用远程在线开庭、调解等,启动云端办案新模式,开展网上执法办案,将诉讼和办案服务从线下延伸至线上,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指尖诉讼’的便利。”海原县法院主要负责人说。
该县投入70余万元对110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完成156处人脸前端监控建设,补齐公共、重点区域视频监控87路,完成173台老旧监控设备更换,及时跟进维护1000余路治安监控、电子警察视频探头,整合“云眼卫士”“小翼看家”“天翼云眼”5300余路,逐步形成智慧警务建设合力。“3年来,海原公安利用‘天眼地网’,有效流转处置各类指令1658条,下发防范巡逻任务558条,研判刑事类警情3524起、治安类警情9864起,稳妥处置各类舆情418起。”该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日前,海原县城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停放在小区单元门口的电动车不翼而飞。随后,民警与电信工作人员携手,通过天翼云眼平台调取视频监控,借助AI摄像头视频云回看,迅速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
今年以来,中国电信海原分公司以视联网平台为底座,实现对全县域医院、学校、网吧、小区、街道、行政村等重点领域的社会化视频监控资源全部纳管。利用中国电信的天翼视联技术,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全县重点区域、重要节点、人员流动等的实时监控,进一步丰富了“雪亮工程”的“毛细血管”,构建起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中国电信海原分公司总经理李国梁介绍说,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实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家庭防护、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开拓出更多视联网创新场景,提供更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数字海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