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之所以持续“热”起来,赢得广大客商青睐,既源于区位、机遇、政策等先天优势,更源于“只要肯努力,总会有出路”的主动作为。
前不久,一条好消息传来——因较好的投资热力、产业活力,银川市再次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成为连续3年进入榜单的城市。
连续3年上榜,充分传递出商务部和投资界对银川市投资环境的高度肯定,而接下来的这组数据,则是银川市蝉联此项殊荣的坚强支撑:截至今年10月底,银川市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61家,主要来源有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今年1—10月,银川市新设外资企业15家,实际利用外资5038.44万美元。
荣誉也好,数据也罢,都令人振奋精神。不过转念一想,还是禁不住发出灵魂之问:银川市深居西北内陆,属于三线城市,吸引力到底在哪儿?外商凭什么看好银川、投资银川?
不得不说,深处内陆一直是宁夏开放发展的瓶颈。但近些年“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使宁夏由开放末梢跃升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作为省会城市,银川在行政能级上也具有强大优势。
从区域地位和地理条件看,它不仅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阿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从产业发展布局讲,近年来银川市以“五八”强首府战略为抓手,聚力打造“三都五基地”,着力建设产业强市,高端装备制造、光伏材料、工业蓝宝石材料、半导体材料、算力、葡萄酒等产业迸发出强大潜能;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国庆旅游消费报告》中,银川市便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自然风光,成功入围增速最快的十大旅游目的地;
从创新活力和营商环境说,银川市设立“揭榜挂帅”等9个专项支持科技创新,在广东、上海等4个飞地研发中心相继成立,全社会R&D投入强度位居宁夏第一,率先成立人才局,启动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跻身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西北唯一获评“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深化迭代5个版本979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20条”助企纾困,是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城市之一,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细数了诸般理由,其实归结起来,银川市之所以持续“热”起来,赢得广大客商青睐,既源于区位、机遇、政策等先天优势,更源于“只要肯努力,总会有出路”的主动作为。而后者,尤为关键,这一点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全区“百日攻坚战”号角吹响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包抓督导组持续深入一线解难题、助发展,县区园区聚焦短板弱项挖潜力、提效能,市直各部门紧盯预期目标算细账、抓落实,全市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提效,截至目前,共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205亿元。这一个个项目,就是一张张投资“信任票”;而沉甸甸的数字,更展现出地方敢拼敢干的好状态和硬作风。
3年蝉联榜单的荣誉,是激励、是鞭策,更是新的出发。不断放大银川乃至宁夏的磁吸效应,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明晰定位,全面谋划高水平对外开放,瞄准产业风口、高精特新、占据制高点的企业和项目,争取引进更多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也要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用力、精耕细作,努力为企业提供更优渥的“土壤”、更充足的“阳光”、更充沛的“雨露”,吸引更多国内外客商汇聚于此,放心投资、安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