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银北平原寒风呼啸,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黄渠拐子村村民路小红缩着脖子守在地头,迎接“老朋友”的到来——经过80小时的奔波,黄河水终于抵达惠农渠渠梢。
算起来,这是惠农渠运送冬灌水的第295个年头。
“要想来年收成好,农田冬水得灌饱。”路小红一家世代务农为生,当然知道冬灌对土地和收成的重要性——他要赶在土壤封冻之前抓紧时间蓄水保墒压碱,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宁夏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特殊的区位地理气候条件和农业种植结构,形成了“冬灌”灌溉模式。《乾隆宁夏府志》记载,“冬水,霜降后封俵至立冬后须遍,此为来岁夏田根本,须灌足及春方可下种”,因此冬灌储水、保墒、洗盐、减少病虫害、减轻风蚀是确保来年夏粮稳产增收的重要基础,成为灌区的传统。
惠农渠是宁夏青铜峡灌区引黄灌溉的古渠之一,距今近300年的沿革发展。由于“渠口繁多,设施简陋,管用不便”,又受限于“干渠上中游段多为挖方,受地下水和冻融影响,岸坡坍塌,渠底冲刷,渠身低于唐徕、大清、汉延等渠”,因此,惠农渠冬灌险象环生。
针对旧渠弊病,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人民治渠兴水新事业,开展了一系列渠道整治工作,保障冬灌效果显著。
巡护,是保障冬灌行水安全最重要的事情。早些年,渠道虽然经过了改造,但依然土渠多、险工险段多,一到冬灌便是最难熬的时候。惠农渠管理处老职工邹光雄感慨万千:那时候冬灌支渠口有村上和队上协助水管所管水的看口员,一到冬灌行水期,便住到管理段,服从段上统一管理。行水有牌子,类似于现在接水头,水到哪里,牌子就到哪里,一段一段往下传。
“冬水比较贼”,所以,不论刮风下雪,渠道养护人员每天要不间断巡渠,还要带着“三件宝”——铁锹、背篓、一把草。草就是麦草垛,作用是堵口和抢险。1992年冷得早,冬灌期间又逢暴雪,支渠出现流凌。一日凌晨,平罗县头闸镇多条支渠闸门被冻住,无法启闭。邹光雄回忆说:“我是值班员,就赶忙通知各段段长,组织村民一边破冰散水,一边浇开水解冻闸门。在大家的努力下,干渠水位降低,险情解除。”
如今的惠农渠,干渠砌护率提高到93.2%,输水漏失率下降到10.9%,信息化断面控制率达95%。同时,管理处通过设置专职安全员、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等方式,保障冬灌安全。
11月中旬,正值各大渠道冬季输水高峰期,汹涌的河水沿着衬砌一新的渠道奔跑,自动化闸门控制系统收放自如,现代化灌区的冬灌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