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魔法可施,唯有孜孜不倦地提高产品品质,精心呵护品牌,敏锐把握市场变化,在特色、优势上下足功夫,在新技术、新工艺上不断发力,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上广用实招,才能让更多“特色”走向市场、赢得竞争。
11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贺兰菜心何以畅销大湾区》。据文中报道,跨越近2300公里的“广东菜心”落地宁夏,在贺兰山脚扎下根来,摇身一变从“外地菜”变成了“本地菜”,以口感清爽、肉质肥嫩的上乘品质,成为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更作为宁夏冷凉蔬菜的代表性品种之一,通过冷链运输被送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成为享誉粤港澳大湾区的名牌产品。目前,仅在贺兰县,就有15个“宁夏菜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2.45万亩;全区菜心种植面积超27万亩,销售额达36亿元以上。
这条消息乍看似乎没什么新意,毕竟冷凉蔬菜在我区“六特”产业榜上早已有名。但仔细看过之后会发现,区别于本地固有的蔬菜产业,“宁夏菜心”是通过精耕细作、科学种植、“产地冷库+冷链运输+分销冷链”模式,将“港菜”成功变为“宁菜”的崭新产业,不仅品牌价值日益提升,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增收,更加富有特色,也为我区进一步建立以“六新六特六优+N”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开了新思路。
一直以来,宁夏都有“枸杞之乡”“滩羊之乡”“马铃薯之乡”之美誉,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更是品质优良、潜力无限。近些年,随着全区大力构建“六新六特六优+N”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各部门积极主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枸杞、葡萄酒、牛肉、冷凉蔬菜等产品销售量逆势上扬、破圈出海,宁夏也因这些特色产业而声名远播。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宁夏各地风土各异、各有所长,好物好产业绝不仅仅局限于“六特”产业之中。此次贺兰山下的“宁夏菜心”,还有之前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麻黄山杏子、西吉芹菜、同心县西瓜、青铜峡糯玉米、下马关平菇等特色农产品,都有大有可为的空间,产业发展潜力无限、机遇无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做好特色优势产业是一篇大文章。做活做精这篇文章的关键,就在于“全面开花”。对宁夏而言,我们不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有着富有地方特色的物产品种,多年来的政策扶持也让“六特”产业在不断提质升级中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市场,一点一点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面向未来挖掘培育更为多样的特色产业格局,我们有经验、有信心,也有方向。只要立足本地特色、依靠一方水土、深挖优势所在、各展产业所长,不断探索、因地制宜培育推动“六特”产业之外的各路特色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促进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才能让更多个“六特”产业之外的“N”产业立起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产业发展如春草蔓发,让农民口袋富起来、乡村靓起来、农业强起来。
“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对我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出的要求,蕴含着深深的期许。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魔法可施,唯有孜孜不倦提高产品品质,精心呵护品牌,敏锐把握市场变化,在特色、优势上下足功夫,在新技术、新工艺上不断发力,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上广用实招,才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让更多“特色”走向市场、赢得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