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李芳是灵武市第四批非遗项目灵武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看来,非遗不仅要传承,更重要的是要让非遗作品发挥其价值,帮助困难群体重拾生活的信心。
李芳小时候跟母亲学过绣花,上学时又学过服装设计,结婚后,她开始经营服装生意。2018年,她把服装店改成旗袍生活馆,成立旗袍社团,在灵武市推广旗袍文化。后来,李芳放不下心中的刺绣情结,远赴浙江台州学习台州刺绣。“我把刺绣与旗袍结合在一起,顿时提升了旗袍的档次。”李芳说,随着旗袍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她在组织社团活动的同时,开始扶困助残。短短几年,李芳在台绣抽、拉、刻、雕的基础上,拓展出“达字绣”“滚针绣”“绕针绣”等,形成灵武刺绣的针法。
2020年,李芳的残疾人手工坊开张,最初只是绣鞋垫、荷包等,后来发展为吸收14名残疾妇女共同经营手工编织。随着灵武市巾帼就业创业基地的成立,李芳又鼓励带动近40名下岗女工、残疾妇女开展手工编织、刺绣,并培养电商主播。“由一开始的毛线钩织到用毛线制作鲜花、毛绒玩具等,都是移民村妇女的作品,特别受市场欢迎。”李芳说,这些妇女都有编织和刺绣特长,闲暇时制作手工制品,在旗袍社团参加的各类演出中开展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变成她们的工资,每人每月收入1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目前,灵武市巾帼就业创业基地与浙江义乌一小商品批发商达成订单协议,每月近6000件的订单又为这些妇女增加了一份收入。
残疾女孩杨月的人生轨迹转变,与李芳的鼓励密不可分。杨月原本性格孤僻,自从几年前接触刺绣及手工编织后,她的世界开始变得多姿多彩。“朋友们,欢迎来到直播间,今天我们的手工坊又上新啦……”如今,21岁的杨月自信大方,每天下午3时到5时都会准时坐在直播设备前,推介“奇迹残疾人手工坊”制作的香包、小枕头、垫子等手工制品。
随着市场的认可,李芳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帮助失业妇女、残疾人、移民妇女的想法越来越坚定。最近,她又在研究将灵武羊绒与刺绣相结合进行创作,还打算将镇河塔等灵武元素以拓画的形式与丝绸结合,更好地宣传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