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蒸发量10倍于降水量,用水仰仗从远方扬来的黄河水。在这里,天然植被以旱生草原型为主,过去这里曾流传着“栽树比养娃娃还难”的说法。
历史上,同心县所在的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甩掉贫困帽子后,该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稳县、现代服务业活县“三大行动”,努力让全县30多万城乡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同心县继承的是极度脆弱的生态底子,面对的是时不我待的发展需求,追求的是双向奔赴的青山金山——这就决定了扩绿减污的艰巨性,考验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同心县咬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实现了生态环保的“弱鸟先飞”。
水源地上植茂林
小洪沟水源地位于同心县西北部,作为后备水源地,攸关着全县人的供水安全。在这片以干渴著称的土地上,小洪沟更显地位持重。
小洪沟水源地绿化项目的实施,就是在呵护旱塬上金贵的地下水资源——这里栽植各类苗木90余万株,有沙枣、国槐、榆树、红梅杏、刺槐、山杏等乡土树种,水源涵养林面积达到2万亩。
“过去这里就是一片荒滩,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2021年以来,分三期实施了水源涵养林工程,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在小洪沟水源地绿化项目区现场,同心县中心林场相关负责人丁海东指着一望无际的林木说,这道“绿色长城”牢牢锁住了过去肆虐的“黄龙”。
在这片无边绿意中间,是一处碧波荡漾的蓄水池,设计容量4.87万立方米,从小洪沟水库补给水源,为周边林木提供灌溉用水。如今,小洪沟水源涵养林逐渐成势,让这里小气候越来越好,雨水一年比一年多,反过来给林地补水。今年就比往年少浇了一半的水,节省水费200多万元。
这片水源涵养林由政府招标,专业公司栽植管护,明年将正式移交给同心县中心林场管理,不断衍生的生态效益让即将接手的丁海东满怀希望。另外,小洪沟水源涵养林中的“绝对大头”还是生态经济林,足有1.8万亩,有红梅杏、山杏等经果林,能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同心县中心林场有40名职工,财力并不宽裕,小洪沟水源涵养林日益显现的“金山银山”,让他们对未来新林地的管护增添更多信心。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从事绿化事业殊为不易,机关干部职工带头作表率。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是全县义务植树基地,平整林带、挖坑、植苗、灌水、树盘覆膜、树干缠膜等工序,都是由同心县近2300名机关干部职工亲力亲为。这里栽植各类苗木1100亩约7.5万株,以刺槐、红梅杏、河北杨等树种为主。
在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4年吴忠市同心县项目区,已种植柠条1.5万亩,退化林修复面积6万亩,提高区域林草植被覆盖率,提升林草质量和优化植被群落结构,逐步形成复合型生态防护体系。其间,同心县广泛采用鱼鳞坑整地、人工穴播技术,千方百计用好来之不易的降水,提高造林成活率。
2021年以来,同心县按照“宜草则草、宜灌则灌、灌草结合”原则,完成营造林41.69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21年的9.79%提高到2023年的10.03%,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从2021年的47.92%提高到2023年的56.47%。
罗山脚下披绿装
罗山东麓,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郊,又是一片大美绿色。记者驱车驶下柏油路,一头扎进柠条海洋:一丛丛柠条长得比成人还高,又密集得很,完全遮蔽了两边视线——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绿化手笔,如今早已成了气候。
记者沿着土路蜿蜒进发,十几分钟后抵达罗山东部三山井沙化土地生态治理项目现场。这是一片新绿,2022年治理沙化土地以来,已治理面积2.67万亩,采用设置草方格沙障方式,种植柠条、花棒、杨柴、沙柳、沙地柏等苗木,安装围栏28.2千米,打造出一条防风阻沙固沙灌草带。整个项目区绵延在同心县韦州镇、下马关镇,蔚为壮观。
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流动沙丘,常常侵扰近在咫尺的三山井村。至今,这里还遗存着些许窑洞,那是昔日老村的印记,后村民被风沙逼离。作为移民新村,三山井有5000多名居民,村庄规模不小。伴随着沙化治理项目的建成,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彻底把风沙治住了。
如今,记者站在这一生态治理项目现场中心,四周尽为重重草木环绕。在同心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出示的卫星图片上,记者看到项目全貌:绿意尽染塬上。另一张之前的卫星照片上,拍摄的仍是脚下这片土地,却是一道触目惊心的“黄带”。
记者从施工方获悉,该绿化项目在裸露黄沙上破土动工,“风吹沙丘走,都能把人给埋喽”,施工难度前所未有。他们依靠越野能力更强的六驱车作业,栽植沙生、耐旱、喜光树种,广设1米见方的草方格……苦干加巧干,终于在黄沙之上植树成绿,有效控制沙化土地扩展,减少地表沙尘源,构筑出一道防风固沙屏障。
2022年以来,同心县在罗山地区绿化国土面积15万亩,除了三山井沙化土地治理区,还包括罗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区、罗山延展区生态治理区。这是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同心县获批投资2.06亿元,组织实施14个子项目,让罗山东麓所披绿装更加厚实。
在具体扩绿过程中,同心县因地制宜,贯彻“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原则,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颜值生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精准选择系列抗旱品种,创新采取自然修复、人工补播、缠覆膜、人工耙播、机械免耕等方式,让更多草木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生根。
污水处理成风景
同心县下马关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是首批“宁夏最美污水处理站”。
记者徜徉于这座污水处理站中,嗅不到刺鼻的异味,看不见黄褐色的废水,取而代之的是从地下喷涌而出的清水,宛若微缩喷泉,这是刚被处理完的生活污水。另外,这里遍布葱茏草木,滋润它们的正是这股“喷泉”,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可作回用水。这样一座花园式污水处理站,无愧于“最美”称号。
下马关镇是同心县东部山区重镇,仅镇区就住着6万多人,小区、商铺林立,源源不断产生污水。2020年,在下马关镇区东北2公里处,下马关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应运而建,日处理污水能力400立方米,解了下马关镇的排污之忧。
在下马关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站长杨兴龙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AAO+MBR膜工艺流程,污水经过物理、生物、化学手段处理,16个小时后再涌出就已清如许。另外,这座生活污水处理站由宁夏水投中源水务有限公司运营,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正是工艺和管理上的双双先进,才让这座污水处理站在宁夏脱颖而出。
在下马关镇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被处理后,除了少部分用于内部灌溉外,绝大部分都外排处理,虽然达到了减污目标,却没有变废为宝,这让杨兴龙多少有些无奈:“作为乡镇站点,我们净化所得的回用水有限,收集利用价值不大。”
同心县以缺水著称,如何将污水循环利用,一直是该县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马关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的“美中不足”,正被同心县人工湿地工程弥补。
同心县人工湿地工程位于清水河南侧河湾中,紧邻同心县新区污水处理厂,将其外排的一级A标准水体进一步净化为Ⅳ类标准,打造出这片宜人的人工湿地公园,湿地出水用于同心县城中水回用,并为清水河生态补水。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这座占地252亩的人工湿地公园,芦苇尚未割完,树叶还没落尽,满目金黄,萧瑟之中别有一番韵味。不时有赤麻鸭等候鸟翔集于水木深处,为冬日平添一份生机。据同心县人工湿地公园值守人马峰介绍,这里原本是一片荒芜的河滩地,如今却成了动植物的乐园。每年春秋时节,大量过路候鸟把这里作为栖息地,吃饱歇足后继续长途跋涉。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有不少鱼儿畅游,成为这些候鸟们的重要食物来源。
在一大片裸露的鹅卵石、火山岩上,还残留有黄菖蒲的根茬——这里就是潜流人工湿地,距离地表六七十厘米的地下有潜流,足有1.7米深。潜流人工湿地现在看着荒芜,夏秋时节却是人工湿地公园植被最茂盛的地方:那时的黄菖蒲长得比成人还高,密密麻麻,小径蜿蜒其中。
在同心县人工湿地公园,还设有小桥、跌水堰等各种人工景观,风景秀美。本县居民、外地游客都爱来这里逛一逛,享受美景之余,也对“化腐朽为神奇”的环保故事惊叹不已。
排污权抵押贷款
同心县除了上马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环保工程,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还迈出了排污权抵押融资的关键一步,让这项看不见的权利贷入看得见的巨款,推动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宁夏回达滩羊肉食品有限公司是同心县颇具规模的羊肉销售公司,现金流需求很大。公司负责人马如杰说:“到了收羊高峰期,手头要有1000万元以上的现金才够用。”为此,马如杰常和银行打交道,金融支持成为这家企业生存壮大的重要生命线。去年,他以“排污权+房产”组合抵押的形式,一次贷款2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实现了同心县排污权抵押融资“零的突破”。
宁夏同德爱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化工产品生产、销售、批发的企业,得知该公司有融资需求后,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同心分局积极对接多家金融机构,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排污权+房产+土地”组合抵押融资方案,最终从宁夏银行同心支行贷款1000万元。
今年以来,同心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9%,同比上升3.8%;PM_10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PM_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清水河、甜水河水质保持Ⅳ类进Ⅳ类出,小洪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Ⅲ类,县域内无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经排查,全县无受污染耕地,县域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稳定。
在一升一降一平的抽象数据中,映射出的是天更蓝、水更碧、土更净的同心实际,一幅生态和美的画卷生动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