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卫市人社部门瞄准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使命,聚焦六大民心工程,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深耕细作,先行先试,引领示范,整体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社保卡综合应用、工伤保险、劳动维权、人事人才、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创业担保贷款等工作,各项工作稳中有进、量质齐升,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先行探路 引领示范 中卫样板初见成效
中卫市在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推进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当地就业形势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项目,全程紧盯,精心策划,明确职责,倒排工期,力求打造成为宁夏领先、西北一流的国家公共就业服务示范市。示范项目稳步推进,资金支付进度逐步加快。
数字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稳步开展。依托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系统,打造集智能政策经办、求职招聘与信息监测于一体的数字就业服务平台,新建4个数据库,开发36个功能模块,构建“一人一策”“一人一档”“一人一码”和“精准智能”的全数字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三项工程”统筹推进效果显著。立足当前急需和未来产业发展必需,整合培训资源,开展重点产业“赋能”、重点群体“蓄能”、职业能力提升“聚能”培训3.03万人,涵盖急需紧缺人才、地方特色技能人才等多领域培训,涉及“海原司机”“中卫化工技工”“中宁枸杞技工”等特色项目,覆盖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打造“技能中卫”。
“六项行动”全方位保障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紧盯重点群体,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强化“1311+”就业服务,深入实施供需对接服务、就业容量扩增、就业能力提升、就业增量助力、就业帮扶提质、服务标准提档行动,开展391场次特色招聘会,打造20个零工驿站与5个零工市场,建设驻外劳务工作站33个,认定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社区便民服务站等60家,完善511个村(社区)服务平台,拓展企业就业岗位,鼓励各类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在2024年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中卫市从全国三十个省市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劳务品牌工作赛三等奖,为未来劳务协作的深化和劳务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强化融合聚人才 实现人事人才上台阶
近年来,中卫市人社局以“人才人事提标”为引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凝聚各方优秀人才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献智出力。
人才增量稳步提升。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征集发布129家单位3601个人才需求岗位目录,柔性引进自治区特聘专家人选17名、中卫市特聘专家23名。深化校企合作,精准实施供需对接,先后在武汉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等10余所区内外高校开展“衷(中)爱人才 未(卫)来可期”人才招聘校园宣介活动156场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885名。
持续增强育才能力。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举办肉牛、枸杞、职业院校师资等技术人才培训班8期、培训7697人次。推荐入选青年拔尖、“智创未(卫)来”人才81名。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新建人才小高地3个、专家服务基地6家、“塞上名家”工作室8个,培育“中卫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中卫技能大师”等本土尖端人才47名,助力产业发展。
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全市27家人才工作载体柔性引进秦大河、俞大鹏、李德仁等院士、专家103名开展产学研创合作。实施人社部数据产业技术指导等专家服务项目13个,引进58名乡土专家到乡村振兴一线走访企业18家、提出意见建议85条,开展技术指导45次,专题讲座17次,累计培训1233人次,义诊患者1000余人次。分类建立中卫在外人才信息库,引流3058名中卫籍本科以上青年人才回乡就业创业。
不断健全人才保障。争取列入自治区首批“塞上江南人才温馨服务站”试点,优化本土高层次人才服务措施,制定出台《中卫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中卫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申报认定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45名。累计发放183名全职引进博士硕士工作补助、安家费514.7万元。发放聘期内中卫市特聘专家津贴等经费310.76万元。推荐18名高层次人才参加专家休假疗养,持续营造人才暖心环境。
“五位一体”创业扶持 打造一片创业热土
以实施全区首个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以“创业宁夏”“创业中卫”行动为指引,以强化“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补贴+创业孵化+创业服务”五位一体创业帮扶机制为核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扶持体系,打造宁夏乃至西北第一创业热土。
深入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组织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深入校园、社区、乡村,大力开展“马兰花”创业能力培训3530人次,通过“零基础理论教学+沙盘模拟+实操互动式教学”,进一步激发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创业创新意识,提升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创业启蒙”。
加大贷款扶持力度。取消户籍和行业限制,全面梳理政策制作一次性告知书,丰富担保形式,降低担保门槛,10万元以内免除反担保,经办网点拓展至88个,全面压缩经办时间,提高创业贷款获得率。2024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92笔8.035亿元,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主动上门送补贴。创新探索“政策找人补贴上门”工作方式,通过部门联动、数据比对等方式,“瞄准”符合政策的创业者,主动上门提供“政策宣传、受理申请、现场审核”保姆式补贴服务,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对符合补贴条件的人员给予1至1.2万元的创业补贴。2024年共兑付创业补贴72人69.91万元,进一步鼓励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创业就业。
加大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鼓励引导10家国有及民营企业参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建设,扶持50家社区便民服务示范店,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平台,累计创业带动就业15561人;培育中卫市人工智能产业(中卫)创新基地,进一步推动当地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我市创业服务水平。鼓励支持我市资深创业指导专家王军华、陈龙同志组建创业指导团队,领办创业指导师工作室,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一对一指导等专业化创业服务,我市创业指导师工作室累计达到4家,公共创业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培育劳务品牌 激活就业增收“强引擎”
近年来,中卫市依托主导与特色产业,谋划劳务品牌建设蓝图,建设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促进就业增收成效显著。
以机制为基,筑牢劳务品牌培育之 “根”。精准施策育品牌,出台《中卫市劳务品牌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培育劳务品牌文件,构建政府、部门、行业联动的高效机制,形成品牌建设合力。聚焦劳务品牌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融合”,建成6个劳务品牌专家库,科学选育“中卫化工技工”“海原司机”“中宁枸杞技工”等3个区级、4个市级、4个县级劳务品牌,推动劳务品牌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以保障为梁,撑起劳务品牌发展之 “厦”。积极探索实践“技能培训+品牌带动+定向就业”的机制,开展“订单式”培训7.6万人、重点群体培训5.1万人、师资和新型学徒制培训1300人。构建“培训+贷款+补贴+孵化+服务”五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发放贷款24亿元,开展创业能力培训1.3万人次,培育实体1.1万个,创造新岗位2万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5.4万人。认定中卫餐饮协会等11家劳务品牌建设单位和3家自治区级创业指导师工作室,培育13家区级、21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成市级劳务品牌创业基地10家、便民服务示范店50家,培育2万多家市场主体,撬动社会资本20亿元,创造经济效益34亿元。
以成效为果,彰显劳务品牌引领之“光”。积极参与全国劳务协作大会等活动,2024年,中卫市荣获全国劳务品牌工作赛三等奖,劳务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开展劳务品牌技能大赛31场次,选树特色劳务品牌6个,选拔劳务品牌领军人等24人;争取央视、人民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及各类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报道;拍摄《六谷儿》等主题作品,展示新时代劳务品牌的新气象和新面貌,劳务品牌美誉度不断增强,引领劳务品牌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助推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持续强化源头治理,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由“治欠”向“防欠”转变,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共接收办结各类涉嫌欠薪线索2080条,为2320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1600万元,涉欠线索数量、涉及人数、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0.07%、27.19%、35.38%。
提前研判,夯实基础抓源头。年初,印发《关于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通知》《中卫市建设项目农民工工作办公室(农民工维权中心)设立指引》等文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压紧压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聚焦潜在欠薪风险隐患,靠前研判,就地化解,持续强化源头治理。
聚焦重点,严把过程促规范。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依托“两个平台”,聚焦“六项制度”,实时监测欠薪预警风险,细化日常巡查,强化专项检查,深入工地排查建设项目77个,督促相关企业整改6次,下发《限期整改指令书》等法律文书34份,《风险提示函》6份,实现欠薪问题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
紧盯关键,形成合力化风险。全市人社、信访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紧盯工资支付关键环节,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形成合力,通过采取限时办、驻点办、联合办等方式,对存在的欠薪风险隐患第一时间调查处理,多部门协同切实推动化解,集中约谈存在欠薪风险隐患的企业5次21家,力争将风险隐患消除在基层一线。
快速化解,调裁衔接提质效。扎实开展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活动,通过深入企业送法律、送政策、解难题等式方推动劳动争议调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积极提供用工指导、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切实提升调裁质效,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开展青年仲裁员宣讲20余次,调解各类劳动争议共计866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3.5%,为中卫市经济健康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仲裁力量。
一卡畅行 “社”享便捷 社保卡点亮市民多彩生活
2024年,中卫市人社局坚持高位推动、部门协同,聚焦群众需求,打破跨系统跨部门数据壁垒,深化拓展社保卡在交通出行、文体场馆等领域的“一件事”应用,实现社保卡既是公交卡又是场馆卡的多场景应用。初步形成“线下社保卡一卡多用,线上宁夏融合码一码通行”的中卫社保卡综合应用新格局,使群众手中的社保卡不仅能够看病买药,而且能够乘坐公交、进出文体场馆,畅享“一卡通”便捷生活。
公交出行,“嘀”卡即达。以往翻找公交卡、手机乘车码,匆忙时手忙脚乱。如今,每天都有200多名群众用社保卡或宁夏融合码“轻装上阵”,在公交刷卡区轻轻一贴,“嘀”声清脆,秒速完成扣费,余额、乘车记录随时手机端可查,精准掌握出行开销。通过数据赋能可以制作12种卡,为高层次人才、退役军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中小学生、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免申请、免材料、免跑腿、免年检的用码服务和免申请、免证明的用卡便利,真正实现“一卡在手,说走就走”。
文体场馆,“刷”启精彩。社保卡为热爱阅读、健身、观展的朋友带来便捷!图书馆内,5台借书机可凭社保卡借阅心仪书籍,文学名著、科普典籍海量珍藏随心选,沉浸知识海洋;体育馆前,刷社保卡或展示宁夏融合码入场挥洒汗水,羽毛球场、乒乓球室任你驰骋;踏入博物馆、文化馆,也能用它开启历史与艺术探秘,从古老文物到先锋画作,近距离感受文化魅力,丰富精神生活。
安全升级,贴心相伴。社保卡关联身份信息,多重加密守护隐私,丢失可挂失补办,资金安全无虞。下一步,中卫市人社局将积极对接自治区人社厅及时掌握国务院关于社保卡综合应用的最新部署,持续优化功能、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让社保卡真正成为惠民、便民、利民的“民生卡”。
别让社保卡“深藏不露”,带上它,奔赴城市大街小巷,解锁便捷出行与文体盛宴,拥抱美好生活!
用心用情办实事 撑起工伤保障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政策覆盖面,增强工伤保险服务的主动性、透明性,提高群众对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度和认知度。今年以来,中卫市人社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工伤保险宣传工作,切实提升工伤保险知晓度,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安全根基,为每一位城市的建设者、生活的奔跑者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发放工伤预防宣传品、宣传手册15000余份,线上发布各类工伤预防宣传片、短视频、公益广告11部;组织开展各类工伤预防专题培训30余场。
活动进社区,织密工伤预防“防护网”。结合职业病宣传周、安全法宣传月、“走进奔跑者”“社保服务进万家”等重要时间节点,将工伤预防宣传与社区治理相结合,深入各大社区、园区、驿站等开展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企业职工普及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知识,实现安全宣讲“面对面”、政策咨询“一对一”,让群众“零距离”了解工伤保险相关政策,增强其工伤预防意识。
服务进企业,守牢社保基金“安全关”。通过定点宣传和深入企业双渠道,开展现场调研、举办座谈会、安全培训、隐患排查等活动,向368家企业2300余名员工普及工伤保险政策、工伤预防知识、劳务派遣及劳务外包工伤认定申请政策以及社保基金行政监督政策等热点问题,答疑解惑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工伤知识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联学促提升,打造政策宣传“零距离”。联合本地报刊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工伤保险政策及工伤预防知识,让广大企业员工和用人单位通过媒体平台,充分了解工伤预防在保护职工劳动健康、减轻基金支付压力、助力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