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践行“两个结合” 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平慧江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足,更蕴含着精神生活的富裕。如何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提出来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

实践固本,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涵养人民精神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众文化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让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迈入了时代的快车道。但在精神文化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条件仍存在显著差异,且面临文化产品良莠不齐、优质精神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对此,一方面要夯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变革,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供需动态适配,重塑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建和谐安宁社会氛围。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确保教育公平公正,保障教育所需师资力量、资金支持,同时要推动教育均等化发展,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教育资源优先惠及偏远贫困地区,补齐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缺口,让人们平等获得受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确保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所需的文化产品供给。既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其自觉投身于文化建设事业,创造出品质更高、体验感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也要号召文化从业者深植人民情怀,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关注人民的情感,创造出更多有温度、有高度的精神文化产品。要完善文化产品的均衡分配,不断扩大精神文化产品的覆盖面和实用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资源,让发展成果平等惠及全体人民。

文化铸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精神高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根脉,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矢志不渝坚守并追求理想信念。一方面,要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一要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令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二要健全制度保障,全面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三要运用“互联网+”手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让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浸润人心、滋养人心。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互相成就的,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进程可以更好地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精神生活愈发富裕又可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为此,一要创新表达形式,借助新媒体、新技术,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二要与时俱进丰富文化内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推动传统文化走进日常、走进国民教育;三要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铸就文化新辉煌,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促进功能。

理论引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一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物质需求不断被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更加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相一致,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富强”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夯基固石;“民主”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满足人民参加国家治理的精神文化需求;“文明”立足于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和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在彰显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上下狠功夫,要立足本来、吸收外来,更要面向未来,融合世界文明优秀元素。二要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其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且在收入、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也存在差距,而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自由”能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平等、公正”能有效兼顾效率与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法治”能规范社会行为并维护社会稳定。因此,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凝聚思想、汇聚团结奋进力量。三要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理想信念、学术志趣、道德情操等,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本质精髓。其中,“爱国”是人们质朴、深沉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敬业”是人们对自身所从事事业的态度,是责任心、使命感;“诚信、友善”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准则,是美好生活的保证。因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每个公民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将个人追求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4-12-18 平慧江 践行“两个结合” 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3331.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