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银发族网购成瘾 防“踩坑”更要理性

本报记者 刘惠媛 张 涛 文/图

老人在浏览网购页面。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老年网友数量快速增长,对线上产品需求旺盛,蹲直播、刷抖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网购大军中。有的老人每天快递包裹不断,所购物品繁多,但真正能用得上的却不多;有的老人听信主播忽悠,9.9元的黄金三件套,明知是假的却毫不犹豫下单;有的老人加入各种低价群、团购群,沉迷于“买买买”。于是,你买我退,网购维权的戏码在很多家庭上演,老人闹心,儿女操心。

疯狂购物成“剁手党”

一不小心掉入陷阱

“我把母亲用于网上支付的银行卡解绑了。自从她学会网购,家里的包裹天天堆成小山。”12月21日,银川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

杨女士的母亲今年73岁,这两年喜欢上了网购,从厨房用品到日用品,凡是觉得有用的都会下单购买,不知不觉一个月几百块钱就花掉了。一次,老人从网上买了一种药膏,觉得抹上后止痛、润肤效果不错,便给家里每个人买了一管。“我告诉她药膏不能乱用,母亲却说不贵,可以试试。”杨女士无奈地说,母亲因为经常上网购物,有时根本不记得买了什么,经常丢快递。一些产品有质量问题时想退换,也不记得在哪里买的。母亲还告诉她,有时候正看视频,手机里就会弹出广告,不小心点开后发现介绍的产品不错就下单了,可收到货后发现产品与宣传不符,却又不知道该如何退货。

盘点自己的网购经历,76岁的刘先生说:“成功率有80%,购买失败的产品多数是货不对板。”

刘先生喜欢绿植,曾从网上买过兰花苗、葡萄苗、西红柿种子等,但收到的种子不发芽,花苗也与直播间里展示的不一样,“根本不像直播间里说的那么好,花苗也比展示的产品小很多。”刘先生说自己下单时也曾担心质量问题,但因为价格确实便宜,一冲动就下了单。

刘先生买过的最“坑”的产品是腰果。“当时直播间里展示的腰果颗粒饱满、果实大,主播说厂家为了拉拢人气,提升直播间的关注度,所以低价大促销,而且一再强调多吃腰果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可是收到货一看,却是酷似腰果的油炸面果。”刘先生想退货时,却已找不到购物平台,甚至从哪里下单的都没印象。

“我妈妈学会网购后上瘾了,她觉得网上购物方便实惠。”家住固原市原州区的丁女士说,老人买了很多没有标识的保健品。丁女士记得有一次母亲买了好几斤花椒准备泡脚,收到货才发现花椒是使用过的。有时买得太多就会将其中的一部分送人。“之所以没有退货,一是她不会操作,另外她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还能退。”丁女士说,“我们也劝过老人尽量不要网购,可她戒不掉,甚至有一种‘上瘾’的感觉,一天不看购物平台便坐卧不安,天天刷视频。”如今,丁女士母亲家里的快递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连快递包装盒都还没拆。

低价便宜难抵诱惑

各种“收割”防不胜防

号称“节电专家”的节电器,只要插在插座上就能减少电费开支;可以净化身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泡水喝的磁疗石……网络平台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只有想不到没有生产不出来的,年轻人防不胜防,老年人更是难辨真假。

“由于购物方便、产品丰富,加之贪便宜、图低价,老人在网上购物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收到的东西货不对板、质量差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我们曾查办过一个购买保健品被骗的案子。”宁夏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一民警在某社区入户摸排时发现,一位老大爷家里堆放着整箱整箱保健品。原来,大爷为强身健体,经常从网上购买各种保健品。但经民警辨识,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厂商根本没有生产许可认证。民警根据老人的购物清单粗略估算,其十几年来购买“保健品”的费用高达70余万元。

宁夏朔方律师事务所巨琚律师介绍,根据一些消费投诉案例分析,老年人网购可能会遇到以下陷阱:一是虚假折扣,商家会先抬高价格,再打出大幅度折扣的幌子来吸引老年人购买。二是隐藏费用,有些商品在购买页面显示的价格很诱人,但结算时却出现各种额外费用。三是诱导性自动扣款,部分网络平台或商家以抽奖、领券、免费试用等为诱饵,诱导老年人点击链接。四是免密支付功能,短视频、购物、信息等平台利用算法针对老年人推送吸引眼球的视频、产品或消息,一旦点击,就会默认开启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老年人稀里糊涂花了不少钱。五是虚假广告夸大宣传,老年人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的影响,从而购买到质量差或完全无效且无售后的商品和服务。

“老年人网购维权,首先要收集证据,保留交易记录,如订单详情页截图,包含商品名称、价格、购买时间等,明确交易的具体信息;保存商家促销活动页面、商品原价及折扣信息等截图,对比实际购买价格,查看是否存在虚假折扣、虚构原价等行为;留存与客服的沟通记录,若商家有承诺价格优惠、解释价格变动等内容,可作为维权证据。维权时,要和商家协商沟通,并向平台投诉,也可以向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消协等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巨琚告诉记者,若上述方法均无效,可以以“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为由,将实名注册者作为原告,将商家及平台一起列为被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关注老人保障权益

“网络上鱼龙混杂,而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难免有时会上当受骗。”从事网络直播多年的女主播郭环宇说。

郭环宇介绍,在直播间里,主播会通过提前设置一些剧情去博取老年人的同情心,比如装可怜、拉仇恨,把流量做起来后开始卖货,针对老年人,大多数主播喜欢卖保健品,因为保健品所含成分的真实性难以鉴定,利润空间比较大。很多商家会把产品功效说得天花乱坠,加之主播的助攻,妥妥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兜里不差钱的心理。同时复杂的退货程序给老年人售后设置了门槛,让他们只能被“割韭菜”,“其实直播间里那些99元六瓶、八瓶、十瓶的保健品,真材实料很少,捡这种便宜的老人一定要提高警惕,莫轻信夸大的宣传。”郭环宇告诉记者。

今年“6·18”京东消费数据显示,宁夏的银发族非常关注健康类产品,他们热衷购买的前五类产品有血糖仪、膏贴(器械)、蛋类、蛋白染发膏、成人奶粉。不少老年人在受访中表示,网络上产品丰富、选择性多,主播也能带给他们很好的购物体验,价格比线下便宜,还能抽红包、得礼物,买来的产品除了自己用,也会考虑送给家人、朋友们使用。

银川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协会负责人介绍,老年人网购现象普遍化,显示出当代老年人心态开放,有学习能力,有生活热情,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能够用科技手段提升生活品质,充分享受社会进步和发展新成果。现在,“80后”“90后”的父母要面对子女无暇陪伴、情感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等社会结构性问题,如果老年人开始非理性网购、囤积日用品,显示出成瘾性倾向,那么子女和家庭应及时关注其消费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深层原因,为老人提供更多的陪伴、照护和情绪价值。

采访中,有关专家表示,老年人网络消费安全的“防火墙”还需要个人、家庭、相关电商平台和社会共同构筑,老人除了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不在关联网上支付的银行卡上存过多的钱之外,遇到购物问题时,子女要积极协助老人解决问题,慎重决策。电商平台要致力于塑造更加诚信、公平和开放的平台环境,有关部门则应该加大力度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维护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网络营商环境,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网络消费安全机制,对于不诚信商家予以曝光和“零容忍”的处罚制度。

专家还指出,社会各界要加大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到老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工作中,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多组织一些线下活动,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可持续的社交模式。

--> 2024-12-26 本报记者 刘惠媛 张 涛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4287.html 1 银发族网购成瘾 防“踩坑”更要理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