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家住海原县郑旗乡撒台村的“90后”回族小伙李进云遇到了难题。
李进云与内蒙古姑娘马上荣经过几年交往,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家里人的反对成为他们步入婚姻的一大难关,父亲李成孝对儿子娶一位汉族姑娘持反对意见。
“生活环境不同,习惯也不同,以后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2024年12月12日,李成孝对记者说出了他反对的理由。
“婚姻最重要的是遇见自己想要共度一生的人,而这个人也正好愿意和我同甘共苦,这是多么难得。”李进云劝说父亲。
在与儿子的交谈中,李成孝慢慢接受了儿子的观点,但是作为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李成孝心里还是不太舒服。
“叔,你快来劝劝我爸。”为了彻底做通父母的工作,李进云思前想后,觉得村党支部书记是最适合做父母思想工作的人,于是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李丙龙寻求帮助。
“老哥,糊涂啊,这是一桩好姻缘,我们身边这么多例子,你咋就不睁眼看看,人家生活得多幸福。”李丙龙说,村里网格员和他多次上门沟通,用身边亲戚、朋友中不同民族通婚的真实案例不断引导、劝说,最终做通了李成孝夫妻两人的思想工作。在儿子与村干部的劝说下,李成孝最终同意了这门婚事。
李成孝与亲家开始商量结婚事宜时,撒台村包保人员也闻讯而动,多次上门劝导,发放抵制高额彩礼倡议书、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明白卡”,讲解高额彩礼的危害以及因为彩礼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
“高额彩礼确实是恶习要抵制,但我们一直就有给彩礼的习俗,我们就按照亲家的意思给了8万元彩礼,还能争取当个‘低彩礼示范户’”。李成孝说,他和妻子商量了好几天,决定既要抵制高额彩礼,又要尊重习俗。
李进云将工作以来的积蓄作为彩礼送到女方家中时,女方父母却表示一分钱彩礼也不收。
“我们本来就是想通过彩礼看看女婿一家的诚意,毕竟女儿远嫁我们也不放心,但看到女婿的努力,我们也就放心了。”马上荣母亲说,婚姻需要两个家庭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这钱就用来帮扶孩子们的小家,只求小两口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去年7月26日,李进云夫妇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迈入婚姻殿堂,成为郑旗乡第一对“零彩礼”新婚夫妇。
移风易俗,村干部要带头作好表率。盐池县花马池镇佟记圈村党支部书记李晓飞“零彩礼”嫁两女的故事,成为全村人学习的榜样。
李晓飞有两个女儿,大女儿2022年5月结婚,当时是亲家上门提亲,问彩礼要多少,他笑着一口回绝了。2024年5月6日,嫁小女儿的时候,他同样是“零彩礼”嫁女。
谈到为什么“零彩礼”嫁女,李晓飞认为:“嫁的是爱情,不是彩礼,我是党员更要带好头,要建立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必须由两个大家庭共同努力,只要女儿们过得好,我怎么都行!彩礼只是一种形式,两个人相处融洽、生活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村规民约,李晓飞女儿女婿婚礼上的烟酒、饭菜等严格按标准执行,实现了喜事新办,没有高额彩礼以及大办婚礼的负担,现在女儿女婿们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李晓飞经常和亲家往来相聚,关系融洽。
彩礼上“减负”,群众能得到真金白银的补助。
“彩礼少要点可以减轻女婿的负担,女儿结婚后可以不为生活发愁,婚姻肯定会更幸福。”同心县河西镇杨河套子村村民王志林告诉记者。
去年3月,王志林的四女儿王桃与女婿杨兆瑞谈论婚嫁时,亲家杨国明送来了10万元彩礼,王志林当场退回2万元,并陪嫁3万元,实际收彩礼5万元。
“本来准备了十几万元用于儿子结婚彩礼,没想到遇到了通情达理的好亲家,大家高高兴兴地商量后,彩礼也就象征性地要了点儿。”杨国明夫妇笑着说,他们家是从西吉县搬迁到吴忠市红寺堡区的移民,这几年3个儿子上大学,使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亲家要“低彩礼”使他们家十分感动。
“父母的做法很明智,其实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都不能太高,这样父母和孩子都不会有太大的经济负担,也为以后儿女更好地孝顺父母提供保障。”王志林的小女儿王瑞说。
得知王志林“低彩礼”嫁女的故事后,杨河套子村向王志林兑付了1000元的现金奖励,并结合其家庭实际情况,将王志林纳入本村公益性岗位,还向他兑付劳务奖补2000元。
同心县河西镇镇长张晓迪说,河西镇在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过程中,将专项治理与产业扶持相结合,各村根据不同发展实际,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进行产业扶持方面的倾斜,通过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转变群众陈旧落后的婚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