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唯)1月10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该厅和自治区财政厅于近日联合发布宁夏首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治理典型案例,盐池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泾源县燕家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10个典型案例入选。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从去年9月起组织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典型案例征集评选,累计征集到全区19个县区27个案例。“经各地自主申报、专家评选、会议审议等程序,综合考虑区域生态特点、生态问题类型、治理修复方式等因素,最终确定了10个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案例予以推广。”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白建军介绍,本次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分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两大类,集中展示了全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在制度建设、技术运用、市场化投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补偿、自然恢复实践等方面的创新亮点和典型经验。
位于泾源县南部新民乡境内的燕家山曾因自然灾害侵袭和人类频繁活动干扰而伤痕累累。2021年开始,泾源县探索建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引入宁苗生态园林公司开展燕家山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对3900亩生态脆弱区域实施生态修复。截至2024年9月底,泾源县累计完成燕家山生态脆弱区域修复近3000亩,治理边坡6500平方米。当地政府配套修建生产道路6.5公里,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资金,先后建设蓄水池、引水管道等设施。目前,当地已完成第一阶段生态修复,燕家山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有所提升。
近年来,我区自然资源部门把呵护好“一河三山”作为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管理、生态保护修复参与者到先行者的转变。“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多样性维护、融合性发展、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思路,持续挖掘全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实践的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提升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