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转型发展的奋斗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大武口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特色农业 稳增优产谱新篇
大武口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建设,4个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有序推进,设施农业规模达4165亩,设施大棚2505栋。设施渔业新建22亩,总面积333亩,总产量330吨,总产值超2100万元。食用菌产业崭露头角,生产食用菌棒140万棒,食用菌产量1200吨,产值15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60万元,自治区首家食用菌科普研学基地建成投用。
同时,成功申报创建自治区盐碱地高效利用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相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空间布局。与福建省古田县签订合作协议,深化闽宁协作。预制菜产业取得突破,欣海情预制菜项目投产,部分农产品荣获全国“富硒好产品”称号。此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种植面积5.2万亩,产量突破2万吨。
新型工业 积厚成势绽光芒
在做强优势产业方面,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获自治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5%,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2021年以来新高。
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布局建设电子芯片产业园,源之鑫锂电池PACK封装和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落地,华润106MW风力发电项目开工,43个工业项目加快建设。
在科技创新方面,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总量分别达43家、103家、26家,培育雏鹰企业1家,技术合同额增长22.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66件、同比增长30%,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获评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3家企业组建自治区创新联合体。
现代服务业 扩规提质增活力
大武口区文体旅商深度融合成效显著,承办国家级赛事,举办自创品牌赛事活动40余场次。北京电影学院石炭井影视创作实践基地挂牌,新引进3部影视剧取景,全年游客人数、旅游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2%、48.5%。
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启动“消费促进年”活动,开展促消费活动80场次,发放消费券11.6万张,带动消费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26家,认定自治区首批服务业龙头型企业3家、成长型企业23家,大武口凉皮入选全国首批“千企百城”区域商标品牌。引入宁夏吉旭物流有限公司公铁联运项目,为打造“疆煤进宁”公铁联运物流园奠定基础。
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新动能
大武口区扎实开展“6+4”重点改革,闲置低效用地清理专项行动成效显著,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闲置土地重焕生机。国有林地使用权确权颁证1223亩,山林权流转抵押贷款授信600万元,林下经济种养产值256万元。
聚焦节水增效,坚持“四水四定”,加快建设贺兰山东麓水源替代工程,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9800亩,年节水200万立方米以上。聚焦降污增益,新增排污权确权单位6家,完成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2笔。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有企业“1+4”集团化重组。城乡环卫保洁与绿化养护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争取自治区1.29亿元资金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4个,公共机构能耗定额预算管理改革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品质提升 内外兼修展新颜
大武口区强力推进城市更新,13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29.7万平方米,更新“四类管线”268.4公里,5个排水防涝项目有序实施。
致力提升环境品质,7个房地产项目开工,新增住宅面积24万平方米,提供房源1799套,商品房待售面积3.6万平方米,房地产去库存周期缩短至6个月;文明南路改造拓宽,4个小微公园建成开放,怡心社区、馨苑家园分别获评自治区未来社区、宁静小区。
全力优化管理服务,建立物业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26个无物业小区、独栋楼引入专业物业服务。健全垃圾处置体系,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启动建设,“易回收”平台建成,3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项目落地。石嘴山高铁站建成投用,包银高铁惠银段通车。
乡村振兴 强村富农绘画卷
大武口区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扩建乡村道路43.6公里,改造人饮设施3635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生活污水管控率达92%。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发展庭院经济,带动脱贫户、监测户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和23%。推进农文旅融合,培育休闲观光农业企业15家,长胜街道龙泉村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硒有田园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星海镇果园村、长兴街道兴民村入选自治区级美丽宜居村庄,乡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54万人次,带动消费2121万元。
引领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推行积分制管理,治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问题。
民生福祉 尽心竭力书答卷
大武口区坚持把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保障,完成10项民心工程、20件民生实事。
持续推进“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新增市场主体3641户,培育创业实体1064个,城镇新增就业367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89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持续办好教育事业,5个教育项目建成投用,为公办幼儿园聘用教师增资,石嘴山市第十二小学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大武口区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区评估验收。
持续丰富文化供给,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130余场次,3家场馆入选自治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名单,3个项目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外业工作。
持续升级“一老一小”服务,探索“老旧小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模式,建设4个适老化改造示范小区,升级2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创建3家自治区优质服务托育机构,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
持续兜牢民生底线,开展特殊困难群众暖心关爱行动,扩大四项保险覆盖面,发放救助补助资金6188万元。
生态治理 守护山河绿韵长
生态修复更加有力,“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深入推进,实施9个生态修复项目,新增营造林5400亩,修复湿地和草原1.7万亩,治理裸露土地756亩,通过国家县域生态功能区考核,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3亿元。
污染防治更加科学,实施工业企业大气治理项目26个,完成尾气脱硝治理13家,整治“散乱污”企业11家,部分水域水质达标,高新区、朝阳街道景苑社区获批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完成中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
社会治理 维护和谐稳局面
大武口区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6+N”融合工作,持续巩固和谐的良好局面。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多项专项整治,整改“四防”督查反馈问题,餐饮商户“瓶改管、气改电”全覆盖。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建成投用,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选优配强防汛应急救援队伍,成立宁夏首支慈善应急志愿服务队,应对极端强降雨天气。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财损率下降,禁毒执法战果显著。坚持落实“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化解信访积案9件,基层矛盾纠纷一次性化解率达97.5%,盘活烂尾楼,化解“办证难”2500户,提升食品药品等安全水平。
政府建设 真抓实干提效能
突出政治引领,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执行“第一议题”制度,组织集体学习38次、中心组交流研讨14次。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压减政府议事协调机构92%。科学管控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化解清零,国企融资平台全部退出,债务率控制在绿色区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办理政务服务事项64.3万件,“武优办·无忧办”品牌影响力扩大。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15件,“一府两院”有效联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答辩“发声率”均达100%,大武口区入选自治区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好议案建议和提案255件。
回首2024年,大武口区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奋力疾驰,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产业升级步伐铿锵有力,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勇立潮头。这些成就不仅是大武口区过去一年拼搏的见证,更是迈向未来的坚实基石。
展望未来,大武口区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全力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实现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切实让大武口区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