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11时许,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食堂里,老人们吃着可口的饭菜、聊着家常,其乐融融。
组建协商议事平台、引进老年餐桌、新建停车棚、加装充电桩、维修基础设施……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理顺权责、简化流程、轻装上阵……一系列减负措施的实施,让社区干部有了更多时间了解居民诉求,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微细胞”,也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新实践,因地制宜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打通基层治理“大动脉”,破解治理难点,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系统治理 多措并举
基层治理内容繁杂,也面临诸多难题,要解决就必须突破、创新。
我区从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入手,抓党建强引领、抓基层强基础、抓三治强融合、抓改革强创新,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部署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构建了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纵向一贯到底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同时,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规定,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我区各地持续发力,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中赋能基层治理。
银川市坚持纵向贯通组织网络,推动党的组织从社区延伸至所有小区、楼栋,确保党的工作一贯到底;横向拓展联盟体系,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吸纳辖区机关单位、师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资源,有效调动网格内党员、群众、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共建共治。
吴忠市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和“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将93个社区、499个行政村划分为5009个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2937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6174名,将组织链深度嵌入治理链。
深化源头治理 减负赋能
被称为“账本书记”的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南社区党委书记秦娜,一个本子一支笔,走到哪里记哪里,一本民情“账本”让居民满意度逐年上升。“减负不是减服务,反而让我们能静下心专注于社区事务,有更多时间访到户、问到人、事不漏。”秦娜说。
为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我区持续为基层减负,做好赋能增效“加法”、减负减压“减法”、源头治理“除法”。聚焦“小切口”,设定37项“硬约束”,持续清理规范各级党政群机构在村(社区)基层组织设立的工作机制、加挂的牌子、上墙制度和要求出具的各类证明,巩固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
银川市制定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出台村(居)准入事项审批、减负“观察员”、“八严禁·八不准”等减负工作制度,明确基层自治、协助、取消3类事项指导目录,并在西夏区开展试点。同时,清理挂牌、上墙制度、不合理证明事项等104类,聘请30名基层减负“观察员”实时监督。
“报送材料减少了70%以上,职责事项清单从十几页精简到一页半。”平罗县城关镇饮马湖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会玲说,这种变化,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区工作中。石嘴山市全力给基层解绑赋能,减少上级部门对乡镇街道考核事项和“一票否决”事项,叫停、压减督查事项6个,清理对外挂牌1616个,摘除内部上墙制度1842项、展板162块。
深化协同治理 高效解题
“路面的大坑终于被修复好了,现在开车、走路都踏实多了,出行安全,心情也舒畅了,给社区点赞。”银川市民韩丽华说。
近日,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北街街道青山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张春晖日常巡查时,接到居民徐慧反映,“清和街马路主干道路面塌陷,很危险,影响车辆正常通行,需要尽快处理。”得知情况后,青山社区利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与银川市市政管理局、国能宁夏供热有限公司等部门立即赶往现场,经排查,道路下方公共污水管道破裂,造成路面坍塌。经过两天抢修,该条道路恢复通行。
把群众呼声当“哨声”,把民生冷暖放心间。我区着力提升治理合力,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网格大走访”“民主协商月”“村代会55124”等经验做法,实行管理服务哨、重点工作哨、应急处置哨三类吹哨,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有力解决基层“吹不准”“吹不动”“难化解”的堵点问题。
“基层治理工作不能只依靠基层工作人员,还需要居民、共建单位、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同努力,也更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和创新基层治理的手段和方式,在不断丰富基层服务产品供给的同时,更要用心用情将基层工作做实做细。”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深化依法治理 长治久安
破损坑洼的路面变得平整光滑,裸露的公共绿化带再现郁郁葱葱,邻里矛盾纠纷迅速化解握手言和……一件件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被快速解决。
近年来,我区推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民主协商、村(居)务监督等制度规定,搭建“罐罐茶”“扯磨议事堂”等协商议事平台,打造“老王说和室”等议事协商品牌,实现了“有人解事、有地说事、有法办事、有效息事”。
同时,深入推进“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法治化运行,推动乡镇(街道)、社区(村)“塞上枫桥”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展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994个,其中,村居(社区)调委会2883个、乡镇(街道)调委会24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662个,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204个。同时,先后选聘5000名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退休政法干警等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邀请4172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人大代表等担任特邀调解员,并积极推进“三官一师一员”融合共治模式,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