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三新”产业发展和“三都五基地”建设目标定位,全力拼经济、抓招商、促项目、解难题,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爬坡过坎,奋进前行。园区“稳”的基础有效延续,“进”的动能不断增加,“好”的因素持续积累,“转”的步伐坚定有力。银川经开区正在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干劲,全力点燃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激情。
产业升级 发展质效新飞跃
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精密零件,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每条生产线的各种数据;在新能源汽车装配车间,机械臂灵活翻转、精准定位,自动完成组装、焊接、检测任务。
天地奔牛减速机数字化车间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西北轴承热处理车间、特大型分厂等项目全部建成,公铁物流港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验收交付、伊百盛健康产业园技改项目设备已安装并试运行,威力传动“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项目内部装修已接近尾声……
过去的一年, 银川经开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产业集群持续壮大:银川经开区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和发展图谱,推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新增培育“链主”企业3家、累计达11家,单项冠军企业4家,形成5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数字经济、现代物流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80%。特别是算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抢跑突围,累计签约落地算力产业项目25个,签约投资额160亿元,为算力应用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园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生命线工程,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储备库,强化以服务招商、产业配套招商,成功促成华控仪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旭晶400GW规模PV石英型材及器件项目等44个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建设,实际到位资金125亿元,超额完成区市下达目标任务。实施46个基本建设项目全部开工,环欧年产35GW太阳能DW切片智慧工厂等18个项目实现投产。
2024年,银川经开区“进”的势头不减。新华物流首趟“一单制”铁海联运图定班列发出,九鼎物流“驼铃号”国际卡班首发,歆通物流首票TIR运输发车……以“通道经济”带动“枢纽经济”,银川经开区依托公铁物流园,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契机,重点打造了“两中心、一基地、一增长极”,全力推动仓储物流业态加速形成。2024年“一单制”多式联运班列发运量达到1600车,同比增长约30%,园区高水平对外开放蹄疾步稳。
向新而行 燃动新质生产力
以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
2024年,银川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全区科技型企业重点聚集区和科技研发的重要策源地优势,加速创新动能全面释放。银川经开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全年争取高新技术、重点研发、科技创新等40类专项资金5.68亿元,兑现企业研发补助配套资金3125万元,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3.5%。加速创新资源引育,全力支持六盘山实验室和贺兰山实验室建设,40余家企业参与东西部科技合作,累计创建各类创新平台173个、占全区的18%,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名(自治区级30人,银川市级120人)。
从尝试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到取得正式供应商资质,宁夏银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历时40个月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能够攻坚克难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推倒重来,这也是创新的价值所在。”银利电气公司总经理焦海波说,公司能够实现技术突破,一方面基于技术研究领域的多年积累,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银川经开区优厚创新政策的保驾护航。
银利电气、小牛自动化等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大国重器”上留下宁夏印记;巨能机器人、共享智能装备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数字赋能,有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成势见效;华新智、中科防雷等数字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及自治区重点科研项目,让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银川经开区不断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全方位对接,通过引导企业实施结构改造优化升级、技术改造更新迭代、智能改造增智赋能、绿色改造低碳转型,全力推动重点产业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技术链尖端迈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时间,天通银厦400公斤级工业蓝宝石保持多项世界纪录,汉尧富锂成为全球唯一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企业,宁夏机械研究院大型风电轴承热处理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希望信息国家备案大模型“希言”上线运行,六盘山实验室新址启用……科技之“花”,正拓宽产业创新之路。
让新质生产力积蓄成势,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的源动力,银川经开区打出了组合拳。园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2024年新增培育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13个、高新技术企业47家、瞪羚企业8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1家、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10家、瞪羚企业9家、雏鹰企业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分别占全区的22%、29%、24%、30%、43%,园区70%以上规上企业有研发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对园区产值贡献率超70%。
同时,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目前,隆基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6.8%,打破世界纪录。盾源聚芯等10家企业入选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试点项目,2024年全年新增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5家、智能化工厂2家,累计建成19个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12家智能工厂。
向“绿”转型 激发绿色新动能
中欣晶圆通过节能技改实现节水和减支增效“双赢”,中节能为企业提供冷、热、水、电等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服务,隆基宁光仪表升级完善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共享铸钢和富邦印刷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聚焦“双碳”目标,银川经开区坚持减碳与发展并进,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低碳化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突破式增长、现代服务业创新型发展,着力打造新型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助推产业向“绿”而行、企业向“绿”增效,为“生态强市”建设夯实绿色基底。
银川经开区全力推进“六权改革”,以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将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走进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力传动”)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4000台风力发电增速器的能力,成为北方最大的大型风力发电增速器研发生产基地,进一步解决行业陆上大功率增速器配套的需求。
此外,该项目在设计阶段即按照国际绿色建筑体系标准设计,“在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结构等方面,新工厂在建设过程中秉持绿色理念,最大限度挤出节能减排空间。”威力传动相关负责人说,屋顶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和环保节能材料的使用,为威力传动构筑起一个全新的绿色工厂,未来可在整个厂区实现“碳中和”。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银川市关于加快“绿电园区”建设的有关要求,银川经开区将发展新能源作为能源结构转型和推动硅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双边交易绿电园区发展路径。
2024年11月底,100万千瓦光伏硅基绿电园区新能源复合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由宁国运新能源(灵武)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届时,中环、隆基等光伏新材料上下游企业,盾源聚芯、中欣晶圆等半导体新材料以及天通、鑫晶盛等蓝宝石新材料等重点用能企业以及未来引入的产业企业将得到较为充足的绿电供应,并将园区绿电比例从35%提升到50%。
同时,园区还深入落实“四水四定”,成功获批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指导创建节水型企业20家,新增再生水利用企业3家,园区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6%,危废安全处置率100%,污水集中收集率100%,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100%。
亲商营商 厚植兴业沃土
银川经开区千方百计加大助企、惠企、稳企力度,让企业暖心、安心、放心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为务实的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善做“加法”,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专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实施“链长+链主”的工作推进机制,绘制主导产业链全图,开展集中招商、定向外出招商,形成“项目向产业聚集、产业引项目落地”的良性循环。
巧做“乘法”,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引资渠道,用活“以商招商”金字招牌,突出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相结合。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
园区持续擦亮银川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强化增值赋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零费用、零障碍”涉企服务事项8项,21个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年办件量近 8万件,好评率达99.8%,获评全市“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示范单位”。建立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6家基层法治工作点联合入驻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司法服务”,银川经开区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机制被中国法学会确定为先进基层服务站点。
除此之外,银川经开区强化靶向护航,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6200万元,协助申报宁科贷12.3亿元,直接融资20亿元。加大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力度,乔锋智能(301603)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累计培育6家主板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强化纾困暖企,组织召开园区为企业纾困解难集中办公会,构建“受理问题—解决问题—回访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开展企业走访3000余次,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00余件,全力助企纾困解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作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银川经开区步履铿锵有力,破浪前行。2025年,银川经开区将立足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精耕细作、真抓实干、接续奋斗,铆足干劲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全力打好项目蓄能提速、产业转型提质、科技创新提效、改革开放提标、生态环保提级、本质安全提档“六大攻坚战”,以“十四五”胜利收官的优异成绩单,奋力开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