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原州区:精耕细作奋力书写新答卷

原州区坚定走好“壮大一产夯基础、带动三产促繁荣、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产业发展新路子。

宁夏首个百美村庄薛庄村火热开村。

“首店”经济、“夜游”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原州区获评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18℃的夏天”旅游品牌实至名归。

原州区肉牛饲养量达30万头。

去年,原州区冷凉蔬菜产销两旺,年产量占固原市的“半壁江山”。

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农业设施项目提速推进。

原州区千方百计优保障、惠民生。

回眸2024年,固原市原州区紧盯“两个区”建设目标,负重前行经受多重考验,有力有效应对形势变化,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6%、支出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8%,整体指标完成情况历年最好,交出一份承压而上、攻坚克难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新突破

1月13日,走进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利民村的固原富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排排宽敞的现代化牛棚整齐排列,数千头体格强健的固原黄牛正悠闲地晒太阳、吃草料。

“去年我们共出栏600余头牛。”该公司副总经理咸海龙介绍,今年将主要打造2个千头养殖核心区,即1000头黑安格斯牛良种繁育核心群和1000头固原黄牛良种繁育核心群。

2024年,原州区坚持不懈调结构、聚集群,产业发展蓄势提级,坚定走好“壮大一产夯基础、带动三产促繁荣、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产业发展新路子,下大力气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质效。

去年,原州区特色农牧业量质倍增。冷凉蔬菜产销两旺,年产量占固原市的“半壁江山”,80%以上的蔬菜畅销江浙沪、粤港澳,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县。肉牛产业有效应对冲击,稳住“基本盘”,饲养量达到30万头,创成全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示范区。马铃薯产业不断壮大,精淀粉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6%,建成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中药材产业体系完备,“三营黄芪”种苗基地体量位居西北第二。

原州区新型工业提级扩能,市区联动催生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新培育固原市经纬新能源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达产入规,总数达到52家,占固原市的52%。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技改项目5个,完成投资9000万元,3家企业被评为自治区数字化车间。

与此同时,原州区“首店”经济、“夜游”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培育限上企业23家。发挥消费品以旧换新乘数效应,带动大宗消费2.7亿元,副中心城市核心区“虹吸效应”愈发凸显。官厅镇薛庄村、开城镇双泉村乡村振兴农文旅示范村火热开村,带动全年游客人数、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42.8%、22.2%,获评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

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凝聚新动能

过去一年,原州区155个重点建设项目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快跑,冲刺年度目标任务。“去年9月,我们公司落户原州区,短短一个多月就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比预期快了近一个月。”固原市长利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200兆瓦/800兆瓦时(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王东说。

2024年,原州区全力以赴扩投资、保增长,县域经济稳健提速,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年新高。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宁湘直流”配套风电等4个新能源项目加力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清水河流域河谷川道区国土综合整治(西山片区生态修复)等16个山水项目全面开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格局进一步形成;冬至河水库除险加固等32个基础设施项目提速推进,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短板弱项加快补齐。

——招商引资拉满进度条。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前往北上广、浙闽新等十六地开展招商活动,对接服装纺织等企业42家,签订合作协议20个,签约资金50.35亿元。集采集配冷链物流园等18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营商环境开辟新通道。健全容缺受理等项目审批机制,106个企业投资项目“即审即办”。召开纾困解难集中办公会2次,对155个重点建设项目主动跟进服务。“跨省通办”“免证办”等各类政务服务事项高效推行,“一网通办”办件量2.4万余件,解决了一批经营难、融资难、招工难、办事难问题。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过去村民们大多使用煤炉取暖,进村就能闻到刺鼻的煤烟味。如今,村里实施了‘煤改电’项目,家家户户装上了空气源热泵,不仅屋里屋外变得干净整洁,村里的空气也变得清新了许多。”近日,三营镇华坪梁村村民丁玉兰说,用上清洁能源后,能够省下近一半的取暖费用,天冷了按一下按钮就能取暖。

2024年,原州区农村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总投资6.6亿元,计划改造3.2万户,完成建筑节能改造面积66.49万平方米。通过天然气壁挂炉、空气源热泵、生物质锅炉改造3种清洁取暖改造模式,已改造完成1.5万户。

去年,原州区全面提升城市韧性,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生活垃圾设备改造等项目加力推进,新增充电桩834个、充电口5747个,打造完整社区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个,城市品质发生新变化。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惠及住户685户。有序引导67户地质灾害险点群众向城镇集中,原州区连续3年被评为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县(区)。

原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州区将坚定不移促融合、抓衔接,城乡发展协同提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力抓好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共建共享中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紧盯“三类人群”,原州区精准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98亿元,实施重点项目97个,产业投入比例达到61%。开展13项“增收帮扶行动”,保障3523户低收入组脱贫人口稳产增收,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67%,高于固原市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化拓展闽宁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投资9200万元实施26个项目,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入选全国东西部协作典型经验。发放小额信贷和富民贷6.6亿元,为9409户农户发展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原州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增旱作高标准农田3.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8.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1.6万吨,小麦、玉米两项单产高于全市,创历史最好纪录,创成全国良好农业规范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区)。

推动山绿民富原州绘就新画卷

原州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李雪伟在固原市原州区东马场林场贺家湾管护站干了20多年护林工作,提起2021年和鹿的不期而遇,李雪伟笑得合不拢嘴:“本来在六盘山保护区大生态圈才能看见的野生动物,在贺家湾管护区见到了,这表明原州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原州区严格“三区三线”管控,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原州片区攻坚战,高质量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生态修复治理典型案例,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水土保持率分别达到28.5%、86.6%和77.4%。叠叠沟、清水河湿地成为六盘山华北豹、白鹭等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统筹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1%,清水河二十里铺、三营国控断面水质分别达到Ⅱ类、Ⅲ类,固废、危废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

绿色能源低碳转型加快推进,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477.2兆瓦,成功申报27.5兆瓦“千村万乡”驭风行动和国能100兆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新摸排13.3万亩风电用地纳入固原市新能源开发空间。持续挖掘绿水青山的资源潜力和产业价值,山桃、山杏、柠条籽等林产品总产量达到1.5万吨,总产值达1.2亿元,成为助农增收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群众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

推动民生保障改善实现新进展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去年,原州区坚持以民为本,多措并举稳增收,倾尽全力兜底线,9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事业,高标准兑现10件民生实事,实现发展成果全民普惠共享,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2024年10月14日,原州区驻新疆劳务工作站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跨省劳务协作基地揭牌成立,这是原州区“百日攻坚战”开展以来成立的第二个跨省劳务工作站,驻外劳务工作站总数达到7个。

“我们将用好7个劳务工作站。”原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有组织输出2.7万人,劳务组织化程度达到37.6%,城镇新增就业3558人。

原州区完善社会救助兜底功能,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96亿元,建立孤儿资助专项基金,427名孤儿学习生活无后顾之忧。在自治区率先开展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为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原州区全面推行“行走的思政课·徒步实践活动”。投入资金1亿元,改扩建城乡校舍1.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40个,公共教育供给格局全面优化。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固原第四中学与海亮集团合作共建,打造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校、国防教育示范校各1所,自治区各类示范校18所,“优学在固原”品牌持续擦亮。

原州区与福建等地共建名医工作室9个,引进组团式帮扶专家21名,14项医疗技术填补了县域诊疗技术空白,6项课题入选自治区科技惠民项目,旨在加快构建紧密型医共体。在全区率先开展药品“预约采购”“一号管三天”等便民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就医用药需求。

原州区突出文化根脉传承,编纂完成“两规划一故事”。深挖红色资源“富矿”,打造莲花沟至青石嘴红色研学线路,建成青石嘴战斗展示中心,讲好“毛主席在固原五天四夜”原州故事。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开发鎏金银壶和凸钉玻璃碗等特色文创产品,“枸杞熟了”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奋进新征程,走好赶考路。2025年,原州区将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效兑现承诺,以实绩回应期待,解放思想、守正创新,精耕细作、开拓进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原州篇章不懈奋斗。

--> 2025-01-19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6688.html 1 原州区:精耕细作奋力书写新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