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泾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泾源县气候宜居。

泾源县传统体育项目“踏脚”被评为2024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老龙潭景区。

泾源县香水镇沙南村菌菇基地。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泾源黄牛肉”入选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冰雪经济带动泾源县冬季旅游业发展。

泾源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泾源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这一年,泾源县发展动能加速集聚,特色产业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城乡建设品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更加充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全县各领域效能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的一年,泾源县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已取得的成绩,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基础促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跨越

1月11日,在泾源县源牛(宁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黄牛肉加工基地内,工人们对肉牛进行精细化分割。仅需20分钟,就可以将肉牛分割为16个部位。牛肉经包装、运输,运达北京、南京、杭州、厦门等城市销售终端时,依然保持新鲜。

据统计,2024年,泾源县新培育肉牛养殖万头示范乡镇2个、千头示范村5个、“50”家庭牧场10家,并提升16个“出户入园”示范场,肉牛饲养量稳定在11万头。泾源县成功举办全区肉牛产业产学研活动,“泾源黄牛肉”品牌价值达到33.22亿元,并入选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典型案例,成为固原市农特优产品在上海市展示的代表之一。

去年,泾源县以精心规划为笔、多措并举为墨,绘制了一幅旨在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美好画卷。

泾河源镇庞东村成功引入菌菇种植产业。为确保这一新产业能够顺利实施,村里邀请专业技术团队提供指导,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制定了适宜的林下菌菇种植方案。通过充分利用林地下的阴凉环境,庞东村建立占地300亩的菌菇种植基地。此举不仅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也为当地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泾源县构建“三园三片”菌菇产业布局,建设17处设施栽培种植基地,培育6家分拣冷库配装企业。

兴盛乡和泾河源镇的冷凉蔬菜基地完成改造,大湾乡通过建成绿色蔬菜标准示范园,使冷凉果蔬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泾源水果玉米”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全县建立2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去年,该县通过探索建立“135”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组织收购肉牛2500头、蜂蜜20余吨,辐射带动菌菇种植5000余户。

泾源县积极推进生态降碳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建设中国农业良好规范高质量发展试点县。此外,谋划实施50个衔接资金项目,其中65%以上的涉农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通过深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联动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庭院经济。联农带农5000户,户均增收2500元。通过探索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年收益3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20%。

泾源县的一系列措施,不仅巩固了传统优势产业根基,更在新兴产业的广袤天地中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优生态强文旅,树立绿色发展模式新标杆

1月8日,一场冰上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泾源县雅豪滑雪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高山滑雪爱好者们像风一般滑过雪道,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冬游泾源·舞动青春”文艺演出、“在宁夏,非遗过大年”暨民宿年货大集、“冰雪奇缘,印象泾源”摄影采风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展示了泾源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更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泾源县致力打造生态休闲文旅特色县。1月7日,在泾源县雅豪滑雪场,来自银川市的游客高巧阳携家人一起体验高山滑雪。“泾源拥有宁夏最优质的滑雪赛道,这是吸引我们来的原因。”宽阔的雪道和适宜的坡度,给每个游客都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该县成功举办冰雪文化节、山花旅游节、高山滑雪赛、汽摩越野赛等一系列活动,并在长沙、成都、福建、上海等地推介农文旅资源。雅豪滑雪场露营基地、胭脂峡景区提升改造、龙文化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展示中心、杨岭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馆以及休闲避暑民宿“兴盛宿集”18院等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泾源县在打造生态休闲文旅特色县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泾源县境内343条大小河流润泽着3.3万公顷的森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8.58%,年均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2221个,夏季平均气温仅有18℃。优良的环境带来清新的空气,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泾源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科学方法植树造林,严格执行生态保护区域边界设定,森林覆盖面积增加了,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增强了。去年,泾源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山水工程”和国土整治项目顺利推进,完成造林绿化4.65万亩,土地整治4100亩,建设碳汇林793亩。策底河、颉河水生态修复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进展顺利。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4年获得全区优秀等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管理考核位居全区榜首,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

这些举措不仅显著改善了环境质量,更雕琢出一片蓝天白云下的宜居乐土,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市新乡村美,刷新城乡和美宜居新高度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泾源县陆续推出涵盖生态研学、康养度假、民俗体验及冰雪运动等多元化旅游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丰富的山水资源转变为经济成果。

2024年,泾源县城市更新行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一年,城市面貌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泾源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期工程和县城防洪排涝工程顺利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供热管网投入使用;新建垃圾中转站两座;城镇化率达37.75%。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互联网+城乡供水”整体推进,泾河源镇冶家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全面完成,两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正在加快建设。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泾源县提升110公里农村公路,增设27个污水处理终端、74个卫生室,3.5万平方米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地质灾害避险安居工程稳步推进。此外,泾源县成功申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50公里旅游公路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为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努力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不仅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让山川更加秀丽,城乡更加宜居。

惠民生增福祉,百姓幸福感迈上新台阶

2024年,泾源县集中84%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全面落实民生实事。

在促进就业方面,“稳内拓外”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培养劳务经纪人16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8万人,实现工资收入7.43亿元。

在教育方面,泾源县第二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乡中小学校舍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有序进行,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项目全面完成。打造自治区优质教育集团1所、新优质校2所,培养6名自治区骨干教师,全县高考总体上线率持续增长。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惠及学生1.68万人次,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医疗健康领域,泾源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互联网+医共体”平台成功组建,医疗健康总院实体化运行,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投入使用,临床“五大中心”稳定运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泾源县人民医院合作,成功搭建全区首家康复科远程会诊平台。

为有效应对阶段性洪涝灾害和极端天气对县城区域形成内涝的影响,2024年,泾源县重点实施城区东平路、龙潭街延伸段及香水街延伸段等关键道路雨水管道及附属设施建设。去年3月10日开工,一线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目前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回首2024年,泾源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惠民生、增福祉的承诺,每一项举措都写满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每一份成绩都是对未来的庄重誓言。

展望2025年,泾源县将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实施重点项目66个;动态完善“牛药菌蜂”产业链图谱,引进一批财源型、延链条、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办好“服务消费季”系列活动,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商旅文体融合互促,积极培育冰雪、康养、赛事、夜间等多元化消费新场景;发展农村电商和订单农业,拓宽农产品上行通道……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面对未来的发展挑战,泾源县将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和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抢抓新机遇,勇于破解新难题,努力谋求新突破。

--> 2025-01-19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6699.html 1 泾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