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贺兰山雄浑壮观,红色六盘山天高云淡,滔滔黄河九曲迂回,“塞上江南”富足美丽,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共享繁荣发展成果。
2024年,宁夏各级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在护航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努力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以检察之力、以实干之笔,为美丽新宁夏建设增色添彩。
添一份和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和谐稳定源自于公平正义的可感可触、平等友爱的社会关系、安定有序的法治环境。
2024年5月,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18岁的张某某因琐事烦心,在关某某经营的商店久坐不走。关某某多次劝说无效后对张某某进行推搡,引起张某某不满,张某某挥拳打向关某某,关某某撞倒商店货架造成椎骨损伤,经鉴定为轻伤二级。惠农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该案为民间纠纷偶发的轻伤害案件,张某某有赔偿意愿,存在和解可能。该院充分发挥“检察官+村官”双助理工作机制,分别向被害人、被告人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主任了解情况,邀请人民调解员、综治中心主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等参与调解,并于2024年9月10日在红果子镇综治中心开展上门听证,最终促成双方刑事和解。
“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这场听证会是一场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让我们零距离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增强了法治获得感、安全感。”旁听听证会的村民说。
2017年7月,惠农区人民检察院探索推行“检察官+村官”双助理工作机制,19名员额检察官与辖区79名村(社区)负责人互任助理,发挥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意、检察官擅长释法说理优势,联动化解矛盾纠纷。这一机制,成为宁夏检察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品牌之一。
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宁夏检察机关的努力不止于此。
——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2024年,全区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3597人,提起公诉7952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办理涉黑恶犯罪9件109人,严惩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452人。与金融部门签订金融领域执法司法衔接配合备忘录,妥善办理重大金融案件,依法惩处涉众型经济犯罪47人。
——营造良法善治法治环境。出台“府检联动”工作意见,与多家行政部门签订协作机制85项,联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127次,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79件, 共促法治政府建设。与法院、公安共同推进醉驾新规落实,打造全国首个酒驾醉驾综合治理平台,受理审查起诉醉驾案件1916人,同比下降48.67%。
——创新机制彰显司法温度。针对数千名群众不知晓条纹正钳蝎已被纳入“三有”保护动物、猎捕野生蝎子涉嫌非法狩猎罪,银川铁路运输检察院探索打造非法狩猎罪梯次治理模式,对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依法决定不起诉。
增一份丰美:服务高质量发展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贺兰县A企业向知识产权公安机关报案称,该企业销售人员陈某等6人,利用工作中掌握的A企业客户资源私下接单,与销售同类产品的B企业暗中联合,向其维护的固定客户销售B企业产品,从中牟取私利,致使A企业销售额减少千万元。贺兰县人民检察院在侦查环节,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围绕客户信息的非公知性、商业价值、保密措施等侦查取证,同时建议就客户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进行鉴定,并对相关设备数据、销售数额、获利金额及A公司损失进行司法审计,从而确定违法犯罪数额。
根据在案证据认定,该案涉及的A企业26名客户信息属于商业秘密,陈某等6人违反保密义务和企业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窃取销售渠道、客户信息等核心资源非法牟利199万元,严重侵害企业权益,侵犯了商业秘密。贺兰县人民检察院在依法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诉请民事赔偿,帮助受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6万元。
“商业秘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检察办案,企业不仅挽回了因商业秘密被窃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完善了商业秘密保护。”A企业负责人说,“贺兰县人民检察院依法监督,让我们对这里的营商环境更有信心,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2024年以来,宁夏检察机关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459人,为企业追赃挽损3641万元,出台安商助企“十项措施”,与工商联建立联动护企“十项机制”。起诉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损害企业利益犯罪32人,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注销“空壳公司”42家,联合公安部门清理涉企“挂案”31件,联合法院执行涉企财产2864余万元。部署开展“检察官进万企”活动,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全覆盖设立检察工作站37个,化解涉企纠纷61件,送法进企百余次,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经营、安心发展。
从护好“一企”到促产业发展,检察监督全链条跟进。
宁夏盐池滩羊誉满全国,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宁夏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2024年3月,针对检察履职中发现的部分羊肉经营门店滥用“盐池滩羊”商标以及掺杂掺假、以次充好、违规添加等侵犯“盐池滩羊”地理标志知识产权、虚假宣传等问题,宁夏检察机关开展“盐池滩羊”品牌保护专项监督活动,银川市、吴忠市两级检察机关跨区域协作,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对两地163家“盐池滩羊”授权经营店、129家羊肉销售店铺开展实地走访,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15份,督促有关部门对发现涉及虚假标注原产地或品牌线索的81家违规经营主体作出处理,全面整改存在问题,推动形成“盐池滩羊”品牌保护大格局。
宁夏检察机关出台知识产权保护13条检察举措,持续加强宁夏葡萄酒、盐池滩羊、中宁枸杞、泾源黄牛肉等特色优势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审查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犯罪54人,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隆德县人民检察院和海原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守护魏氏砖雕、海原“花儿”等非遗传承,持续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护一份顺美: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打工挣钱是我家主要经济来源,能按时拿到工资,是辛苦一年最大的盼头。”平罗县农民工赵某说。
2024年6月,依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罗县人民检察院发现辖区10家施工总承包单位建设施工的11个投资项目,均存在未开设农民工工资专户、未按规定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或提供金融机构保函的违法情形,随即立案调查。通过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落地生根”,确保480名农民工的685.3万元工资按时发放。
这是宁夏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履职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缩影。从聚焦特殊群体,守好民生底线,到聚焦民生热点,筑牢安全防线,再到聚焦重点领域,擦亮民生底色,全区各级检察院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主动找准保障民生切入点和着力点,持续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2024年,全区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民生领域案件9200余件。
全区检察机关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依法惩治网络犯罪,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1131人,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331人。依法从严打击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伪劣商品犯罪,办理网络营销等新业态涉食品安全公益诉讼147件,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严厉打击重特大责任事故犯罪,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黑气瓶”专项活动,起诉重大责任事故犯罪56人。立案办理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125件,协同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252项,让群众“出行无忧”。
全区各级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聚焦“一老一小”,以法治温度呵护每一个家庭。
2024年7月的一天,张大爷拨通了贺兰县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热线,反映杨某在社区微信群发表不当言论,损害其名誉,给其本人和家庭造成困扰,想通过诉讼维权。贺兰县人民检察院受理该案,依法支持张大爷向法院起诉,并协同法院开展调解,后杨某在社区微信群发表声明,澄清不实言论并道歉,两人握手言和,张大爷主动提出撤诉申请。2024年以来,宁夏检察机关共起诉侵害老年人犯罪144人,挽回财产损失125万元,支持60岁以上老年人起诉32件,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出台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30条意见,依法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56人,坚决斩断伸向少年儿童的“黑手”;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起诉严重犯罪未成年人571人;系统推进未成年人法治化保护,制发“督促监护令”631份;助推落实家庭教育,与自治区教育厅建立多元协作机制,帮助涉案辍学儿童重返校园,推动石嘴山市、固原市两所专门学校建成运行;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11个,选聘未成年人保护联络员3000余名,督促落实入职查询2.5万人次,对不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督促追责8人,凝聚“六大保护合力”。
一份诉求,承载着当事人对幸福的期待。
全区检察机关用心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2024年办理群众信访6821件,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均为100%。三级检察长带头办理群众信访733件,包抓重点信访案件384件。防止因案致贫引发信访,开展司法救助569人,发放救助金549万元,兜牢民生底线。
绘一笔生态美:守护绿水青山
从中卫市黑山峡到石嘴山市麻黄沟,397公里黄河水浇灌出塞上江南。
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这“一河三山”是宁夏的重要生态坐标,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2024年以来,宁夏各级检察机关立足全区属于黄河流域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通过守好“一河”,护好“三山”,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这是一幅精打细算的治水画卷。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洗车行特种行业用水管理专项监督行动中发现,辖区多家加油站以合作经营或独立经营方式设立洗车业务,但均未按照特种行业用水价格缴纳水费,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国有财产损失。金凤区人民检察院随即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进行摸排整治,于2024年5月中旬将35家加油站洗车行纳入特种行业用水管理,确保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有效保护。
吴忠市检察机关联合秦汉渠管理处建立“渠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合力促进辖区渠道管理治理及水资源科学利用,服务保障农业生产。
这是一幅全力推进的安澜画卷。2024年,全区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26件。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黄河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基层行”专项活动,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48件,清理固体废物4678吨,修复被污染耕地、林地、湿地等34.9万亩,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730万元,监督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718万元。
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办理某企业矿井水超标排放污染环境案,督促涉案企业投入2490余万元修复受损生态,新建排污设备,推动工业污染物接收处置全闭环。
这是一幅颜值提升的秀美画卷。设立宁夏贺兰山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宁夏哈巴湖沙漠生态检察公益诉讼保护修复基地、平罗西大湖野生鸟类检察公益诉讼联合保护基地及宁夏黄河湿地与野生鸟类资源检察公益诉讼联合保护救助示范区,引导督促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当事人在基地开展防沙治沙和人工造林种草等。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等地检察机关深化贺兰山、西大湖、哈巴湖、泾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推动生态修复4800余亩,用法治守护一方山水。
这是一幅古今交融的人文画卷。2024年,全区检察机关聚焦红色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司法保护,立案办理公益诉讼41件。针对单家集、青石嘴等长征革命旧址应保未保、疏管漏管问题,固原市人民检察院携手市县两级政府持续开展专项保护行动,推动固原市围绕全域长城文化资源,规划投入2亿余元建设5个保护项目。
这是宁夏检察机关凝聚法治合力共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写照。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与西北6家省级检察院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机制,与自治区水利厅等部门建立涉水领域行刑衔接机制。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签订林草资源共护协议,联合开展“检察蓝守护林草绿”专项活动,推动形成共同保护治理林草资源新局面。宁夏防沙治沙公益司法保护实践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向全球展示。
风正帆扬再启航。迈步新征程,美丽新宁夏图景徐徐铺展,检察之力源源涌动。宁夏检察机关将以更强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更大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