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年人期盼的养老方式。宁夏2024年8月发布的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区70.06%的老年人倾向于传统家庭养老,63.87%的老年人希望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
家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民生小区的朱焕老人就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份幸福。“政府兜底为我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了门磁开关、防压疮床垫,就连厨房台面高度、马桶上的拉手等都是根据我的身高定制的。听儿女说这些都享受了政府补贴,为家里省了不少钱。”1月19日,当提到这份触手可及的幸福时,老人满脸笑意。
“朱焕老人的感受恰恰证明,确保居住空间安全是保障居家养老效果的关键前提。”自治区政协委员韩振军建议,以适老化改造为切入口,进一步建立健全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涵盖适老化改造和服务范围、内容、流程等方面,出台系列普惠性政策,增加惠民补贴项目,推动“家庭养老床位”标准化建设,确保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照护服务。
银川市兴庆区市民王勇瘫痪卧床30余年,每次进行基本医疗照护时,都要通过120救护车接送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王勇一直有个期盼:“希望政府能将一些基本医疗服务延伸到家里。”
“居家养老的核心挑战,就是如何将医疗服务延伸至家庭。”自治区政协委员叶金建议,进一步推进智慧医疗嵌入居家养老服务。例如,鼓励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开发养老疗护相关远程医疗终端产品,建立以科技赋能居家养老、安宁疗护为特色的工作网络。利用现有公共医疗资源,融合我国5G、高速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优势,精准解决居家养老、安宁疗护中不断出现的照护难题。“建议建立养老服务供需动态平衡机制,例如,可以建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信息数据库,结合医养、家政服务等方面,搭建数据模型,形成医疗等全方位、立体化数据服务平台,形成成本最低、效能最优、动态平衡的供需匹配养老方案,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自治区政协委员金忠杰说。
80岁以上的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刚需群体,如何破解这类群体居家养老难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龄及失能失智老人作为养老刚需群体,能吃上一顿‘热乎饭’尤为关键。社区食堂本应重点解决这类老人‘吃饭难’问题,但因无法送餐上门、一日三餐保供缺失等,致其未被全覆盖。”自治区政协委员张宏伟建议,政府应加强引导,通过新建改建、合作共建等多渠道布点,公建民营、市场主体兴办、连锁化等多样化运营,给予运营补贴、就餐补贴等多维度支持,科学引导、规划、评价等多形式监管,严格控制新增集中就餐食堂数量,重点通过市场主体发展成本低、灵活性强的送餐服务,并强化日常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退出和奖惩机制,保障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让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暖胃”更“暖心”。
委员们一致建议,希望通过适老化改造、品质“养老服务链”的打造以及标准体系建立、扩大医疗服务层级等举措,努力为老年人构筑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居家养老环境,逐步提高居家养老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