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强劲动能,把促消费与惠民生、提升消费能力与增强消费意愿、拓展本地消费与引进外部消费结合起来,加快推动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里,蕴藏着消费结构升级的广阔空间。如何因时因势促进消费,激发消费潜能?连日来,参会的政协委员纷纷就稳经济、促消费建言献策。
添消费热度增民生温度
今年年初,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出利好消息:把“两新”作为拉动投资消费的助力点,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自治区政协委员罗海波表示,提振消费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我区各地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对经济基本面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但也存在群众使用便捷性不足、补贴范围小、政策延续期短等问题。
“要让老百姓愿意消费,无论是商品生产,还是政策制定、服务提供,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罗海波建议,要大力营造能消费、敢消费的便利环境,例如,优化消费券发放,实行“电子+纸质消费券”相结合的方式,并设置不同面额的消费券,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消费券投放精准性,确保消费券能够到达最需要的消费者手中。同时适当提高消费补贴比例、扩大补贴范围。其中,补贴范围应更贴近消费者日常购物需求。及时关注新兴消费热点,将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健康养生、体育健身、文化创意等服务消费和家庭耐用品消费纳入补贴范围。
罗海波建议进一步优化简化申领、审核消费补贴流程,对一些先用后补的政策,缩短审核时间,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挖消费潜力拓消费场景
“去年在政策带动下,我们商场一大批潜在客户主动‘焕新’,仅去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就带动了1.5亿元的全额销售。”银川月星家居广场副总经理宁健对今年的促消费新政策非常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拓展本地消费与引进外部消费结合起来。那么如何丰富消费场景,既拓展本地消费又发展新消费模式,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自治区政协委员董生振认为,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政府和企业正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挖潜本地消费与引进外部消费协同,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石作用,“在这一进程中,政策引导、市场创新和品牌建设十分关键。”
如何将消费增长作为驱动力?“丰富消费产品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消费必不可缺。”董生振说,建议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通过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引领并激发有效服务消费需求。这不仅包括传统的生活服务,也包括远程医疗、数字娱乐等新兴数字服务,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消费趋势。以葡萄酒产业为例,近年来,我区持续通过扩大市场推广效应、优化销售渠道、提升消费者体验等措施进一步挖掘市场消费潜能,满足多元消费群体的需求,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带来蓬勃的发展生机。
董生振建议,各地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开展大型促销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等,进一步激发消费内需动力,全力以赴稳消费促增长。
增消费底气让百姓“敢花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彤贤表示,提振消费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不再为教育、医疗、养老担忧,才能更放心地消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王彤贤建议,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劳动者报酬比重,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同时通过扩大社保覆盖面等举措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建议加快推进公共支出的转型,增加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投入,通过实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等专项行动,提振消费信心。”王彤贤建议,各级政府要创新管理模式,让经济发展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数字增长上,也应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例如,以小微服务方式建设和开放社区教育培训和养老幼育设施,鼓励专业技能人员和大学毕业生进入社区开展教育培训和养老幼育服务,既能盘活社区物业服务,又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为少年儿童提供强身健体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等居家服务,有效引导和鼓励居民合理消费。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保障群众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吃得安心,以优化消费环境支撑消费潜力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