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呈现
投入125亿元办好40件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新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2.5万个,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饭桌覆盖率分别达到90%、60%、35%以上。
观点深一度
又是一年两会时,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有聚焦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成就”和“大图景”,也有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小故事”和“小细节”。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去年的民生清单实打实地完成,民生温暖充盈在群众生活的细微之处——城市停车泊位增多,居民出行更便利了;社区开办老年食堂,老人吃饭更放心了;“村字号”赛事热闹开办,农民文化生活更丰富了……一项项民生暖政的见行见效、一条条惠民举措的加速落地,给群众带来满满当当的幸福感,真切感受胜过千言万语。
“小细节”尽显“大民生”。事实证明,为民服务越精细,人们的幸福感就越强,生活就更有奔头。今年的“民生大礼包”中,亦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民生“小目标”,且更加细化、更加精准。办好40件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新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2.5万个、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目标”,体现了发展的温度,也考验着治理的精度,需要我们一桩一件去落实、一点一滴去推进。
“国之大者”作于细。“大”与“小”,看似对立的两面,实则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千家万户的细微小事汇聚起来就成了民生大计,成为需要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国之大者”。把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让“人民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同频共振,每个人的幸福感必将汇聚在一起,描绘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大图景”。
(本报记者 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