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在‘村晚’上唱响秦腔,这辈子的戏就没白唱”

本报记者 郭小立 文/图

1月22日,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演员登上舞台,为观众带来开场歌舞《非遗过大年》。当天,“非遗过大年·年味最乡村”2025年宁夏四季“村晚”西吉县春节村晚在西吉县马建乡马建村举办,现场共呈现10个精彩节目,吸引近千名村民观看。

热场环节即惹人注目,马建村村民王文学带来秦腔表演。“这可是我们村的‘明星’。”村民牛琴芳说。

马建村位于西吉县西部,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还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秦腔艺术在马建村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去年,马建村承办了马建乡首届“新能源杯”秦腔大赛,反响热烈。“此外,我们村的‘村晚’还融合了舞龙舞狮、民间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浓郁的乡土韵味和文化魅力。”马建村党支部书记雷戈辉说。

近年来,该村建基地、优品种、扩总量,培育合作社等,带动农民增收,生活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也不断丰富,独具特色的“村晚”成为时代情怀的表达。

村民王文学16岁开始学戏,已经唱了几十年,“那时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学,每逢唱戏,我只能站在台下边听边学。”王文学说。而该村的“戏班子”更有多年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马建村就拥有了自己的戏台,每逢传统佳节,都会安排唱戏,戏曲成为该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学戏不?”1984年,王文学被村里的“老艺人”招纳进入村社火团跟班学习,必须通过正式考核才能参加演出。于是在“面试阶段”,王文学凭借秦腔《打镇台》中的选段脱颖而出。

对秦腔的热爱,早已融入了马建村村民的血液。“若能在村晚的舞台上唱响秦腔,那他这辈子的戏就没白唱。”村民李勇笑称,在该村,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都能用高亢激昂的秦腔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马建村正因为有了一群热爱秦腔艺术的人,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今年28岁的史雪雪就是其中一位。“我从小就听着秦腔长大,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让我深深着迷。虽然我起步晚,但我会坚持下去。”史雪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

马建村文化生活丰富,除了文艺演出外,还经常承办西吉县中小型文化活动,包括“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秦腔演出等,吸引群众参与。

马建乡副乡长张亚娟说,通过举办“村晚”等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有力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内涵,还能够推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文旅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

--> 2025-01-25 本报记者 郭小立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7618.html 1 “在‘村晚’上唱响秦腔,这辈子的戏就没白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