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6时50分,天还未亮,银川汽车站安全检查员刘彬和他的同事已奔赴工作岗位。
“你踩一下刹车。”“嘶!”刘彬凭借声响就能判断刹车是否漏气,这靠的是过硬的安检经验和检修技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爬上趴下”的一套检测法,银川汽车站6名安检员每天重复百遍。每天从银川汽车站出站的200多辆客运班车,都必须经过他们的检测后才能驶出车站。
当天,记者在一条宽1米、高1.2米的通道里见到了正在检查车辆的刘彬。他正站在一辆大巴底盘下,用锤子敲打车底不同部位。用来检修的小铁锤在他手里如同探测器,沉闷声表明部件有松动,沙哑声预示可能有裂纹,根据声音,他就能判断出车辆的不同故障。
春运期间,特别要注意客运大巴出现倒车灯不亮等问题,安检员要做的,就是快速准确地发现这些安全隐患。走出地沟,安检员王依庆开始检测地上部分,车外的后视镜、车灯、轮胎,车内的方向盘、安全锤、灭火器。“如果发现安全锤拿下后没有报警,或者灭火器指针不在绿色范围内,我们都会要求司机立刻更换。”他说。
回到安检室,核验过司机和车辆的证照之后,一辆车的检测才算完成,一共九大项27个小项,若由单人完成需要7分钟。在银川汽车站,地沟上下和安检室的工作分别由2人完成,只需4分钟。
就在记者采访中,一辆客运班车开上了检测线。一套检测下来,刹车漏气、尾灯打不着。眼看一个小时后车辆就要上客,司机师傅着急得不停搓手。“只能停班,送去修理厂修理后再来复检。”安检员贺小国说,安全无小事。遇到有问题车辆,一辆都不能放过。
这样紧张的工作状态将一直持续到春运结束。“每个春节都是这样,别人放假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刘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