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宁夏巨能机器人:

“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培塑新优势

本报记者 丁建峰

近日,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运维机器人远程为客户定制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维护工作。“我们建立了所有产品的远程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实时在线,通过传感器和云端能力,现场人员和公司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指标状态。”该公司运维工程师介绍,出现异常时,“数字医生”自动推送消息,电话通知到对应的负责人,确保能够实时远程处理,处理后能够留下对应的维修记录,做到产品可追溯。

“远程运维,高效精准,还极大节约了运维成本,深受客户欢迎。”宁夏巨能机器人副总经理麻辉介绍,该公司走定制化产品差异发展道路,向中国一汽、比亚迪、广汽等多家知名企业定制超过1600条自动化生产线,加快“制造+服务”两业融合,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发展之初的一个小公司,到今天的“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从制造到“制造+服务”的融合,宁夏巨能机器人历经一次次转型升级,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公司发展初期,在创业阶段,主要以3台普通加工机床为基础,几个人共同努力,开始承接外协加工业务,公司租借厂房开始创业。”麻辉介绍,虽然能够勉强支撑企业运转,但单纯的外协机械加工业务没有核心技术和产品,无法取得长远发展。

2010年,宁夏巨能机器人经过市场调研和考察,对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配套的自动化项目充满信心,企业第一次转型升级从此拉开帷幕。

当时的制造业,数控机床行业自动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在产品类型方面,巨能机器人从数控机床配套的单机自动化开始,通过科技创新,开始尝试自动化整体产线的研发。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引领,很多下游客户生产模式由单机自动化主动向全面智能制造迈进,巨能机器人开始了再一次转型升级。面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重视人才与研发的巨能机器人,技术得以持续创新和改进,在自动化领域影响力与日俱增,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参与智能制造项目的客户多次被评为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17年巨能机器人挂牌新三板,接触资本市场;2021年被工信部评选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智能工厂制造”的第一股。

近两年来,巨能机器人致力于持续的转型升级,精研数字化转型下的服务型“智造”,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搭载建成“远程主动服务平台”,安装自动化生产线的远程监控终端,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远程在线监测、故障诊断、远程维护、故障处理等售后增值服务,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助力客户发展。通过不懈努力,巨能机器人不断拉近产品的最终客户与生产企业的距离,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也为构建服务型制造企业奠定了基础,跑进了企业发展新赛道,塑造了发展新优势。

“从机械加工到工业机器人,从单机自动化到输出整体解决方案,身处智能制造这一朝阳产业,巨能机器人发展空间广阔。”麻辉说,将沿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突破智能控制、模拟仿真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柔性制造等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帮助更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 2025-02-11 本报记者 丁建峰 宁夏巨能机器人: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8689.html 1 “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培塑新优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