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宁换流站工程所在区域,记者看到各路建设者奋战在项目现场,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
我在项目现场
交流系统带电是中宁换流站第一个节点性带电工程。根据工程节点要求,“宁电入湘”工程中宁换流站电气A包项目4月15日必须实现交流系统带电。
中宁换流站总占地面积约26.55公顷,仅各种大大小小设备螺丝安装量就达百万个。走进“宁电入湘”工程中宁换流站施工现场,各类施工机械轰鸣;在各个设备安装调试现场,施工人员精益求精加紧工作。在阀厅安装调试现场,项目总工程师陈浩拿着图纸和几位施工人员仔细核对设备的安装位置。在换流变安装现场,施工人员齐心协力进行对接吊装和调试工作。“设备快到指定位置了,请注意寻找设备中心线位置,找到对齐后再进行下一步安装工作。”现场指挥人员的声音坚定有力。
中宁换流站GIS(组合电器)设备是宁夏目前室内最长的GIS设备,宁夏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宁换流站电器A包项目部技术员王毅正进行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
中宁换流站电气A包项目经理孙海文穿梭于各施工区域,手中的检测仪器不断在设备部件上移动,仔细记录着各项数据,并不时叮嘱大家:“务必要把每个安装调试细节做实做仔细。” 为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建设者创新、创新、再创新。
中宁换流站电气A包施工项目部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为滤油机、真空泵等关键机具设备配备了先进的物联监测系统,实时将抽取真空、热油循环、注油等数据传输至北京,不仅巧妙攻克了施工质量数据监测难题,还及时提供了设备预警,确保了现场操作的规范性,从而显著提升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确保工程的高标准和高效率。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为施工装上了“智慧大脑”,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项目方还大胆对设备防尘防潮、工艺指标、阀套管安装、真空处理等方面进行工艺创新。
为第一时间检测网侧升高座产气状态,中宁换流站电气A包施工项目部对网侧升高座安装独立气体继电器。注油前网侧升高座单独联管同主体一起抽空,设备注油后采用低频加热配合滤油机,同时加热的技术热油循环,保障器身更快提温,达到工艺要求,缩短时间。一系列新措施大大提升了设备安装的工艺质量并加快了安装进度。
目前,“宁电入湘”工程宁夏境内输电线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建设者们表示,将不辱使命,高质量实现交流系统带电、低端系统带电和整站带电投运目标,为国家能源输送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建设者说
孙海文说,作为“宁电入湘”工程的起点站,中宁换流站的建设者铆足了劲,正向着4月15日交流系统带电、6月1日低端系统带电、8月10日中宁换流站整站带电这三个关键节点全力冲刺。交流系统带电,意味着中宁换流站开始进入带电调试阶段,为后续的直流系统调试和整体投运奠定坚实基础;低端系统带电,则是中宁换流站迈向全面投运的重要一步。“宁电入湘”工程是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全国首条以服务沙漠、戈壁、荒漠风光大基地开发,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线路全长1634公里。该工程计划于今年建成投运,可为湖南增加约六分之一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