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实践命题。
构建红色教育生态系统,加快红色文化引入。当下,党校应顺应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潮流,加强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线上+线下”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思政“金课”和“云课堂”,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应为党校教师构建一个涵盖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等资源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平台,并引入最新科技成果,使之成为一个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不断提升党校教师将红色文化引入思政课堂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党校教师应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引导学员积极学习红色文化。
推动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发展,提升红色文化感召力。优化传统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音视频、动画等辅助工具,融合红色文化,打磨教学内容,构建优质课堂。要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组织微宣讲、红色话剧排演等活动,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引导学员切身领悟红色文化精髓。要借助AI、VR、AR等技术,立体化展示红色文化,让历史进程与学员思想在沉浸式交互中实现同频共振。要延展课堂半径,与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馆、革命遗址、红色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拓宽学员文化视野。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启动红色文化周活动,展陈红色雕塑、主题橱窗,开展红色征文大赛,进行红色主题电影展映等,帮助学员接受红色教育,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感召力。
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抢占红色文化教育高地。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要将红色文化与党校思政教育相结合,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网络红色文化教育领域抢占制高点,使红色文化成为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着眼于时代发展变化,主动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推动红色文化落地生根。在党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打造集红色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提升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开发出网络思政课程、思政课堂教学App等新媒体教学平台。这样既可以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将红色文化的教育成果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进行广泛传播。此外,创建符合学员知识获取习惯的网络载体,引入学员普遍使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信息传播媒介,并对其进行技术包装与创造,将红色文化中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等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将红色文化理论转化为可观、可感、可互动的教学素材。也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置线上问答环节,设置心得互动模块,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红色文化学习心得、参观体验等,形成用户间的互动和共鸣,激发学员对红色文化和思政学习的热情。
以党校管理机制改革为契机,健全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机制,必须以党校管理机制改革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要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和保障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红色文化传承发展计划、工作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办法等。要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要完善红色文化教育相关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如《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党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同时,要加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校园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等的建设,建立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引导学员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中共衢州市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