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文旅融合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赛 娜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黄河以其独特的地位与魅力,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旅产业逐渐成为国家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的当代社会,探索如何以独特视角和创新举措,聚焦黄河文化旅游新创意、新场景、新玩法,找准黄河流域历史文脉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式,是助力沿黄河城市经济发展、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

立足资源优势,创新文旅融合方式

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发展延伸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融合优势。充分发挥黄河流域沿线城市的资源优势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充分发挥“文”的力量。在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建设进程中,着重凸显黄河文化在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发展中的灵魂作用,以文化滋养城市。这要求区域间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让文旅产业有扎根发展的沃土,让黄河流域历史文化遗产持续创造新的价值。在人力资源方面,要培养和吸引更多科研、商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黄河流域区域建立国家文化公园和文产研究院等,并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旅经营团队,增强相关文旅产品的营销力度;另一方面,依靠“业”的力量来繁荣城市。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城市间同质化严重现象、旅游景点频出乱象等问题,保护好当地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与绿色旅游资源,把挖掘整理流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修复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作为工作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区域融合,整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黄河文化资源,以黄河流域核心城市为枢纽,联动周边地区,打造总体有序、各具特色的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聚焦流域特点,打造黄河文旅品牌

黄河上游景致迷人,阿尼玛卿雪山雄伟壮观,若尔盖草原辽阔无垠,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敦煌、嘉峪关、高原牧场等人文景致相映成趣,共同孕育了独特的游牧边塞文化;中游地区,以特色鲜明的黄土高原为摇篮,诞生了如庆阳地区的周祖农耕文化、陕甘宁和延安的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瑰宝;到了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安泰山、济南趵突泉、东营黄河入海口等景点,有着相互交融的平原、丘陵与滨海风光,并依托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色,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由此,要聚焦流域特点,依托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点,构建创新性文化旅游项目。基于黄河放射性的河流方向,构建以流域中心城市为引领、带动周边城市实现特色发展的文旅融合模式,形成文旅产业的集群效应。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应成为黄河流域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例如,为乡村的传统手工艺作坊引入现代化营销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开手工艺品在沿黄城镇的销售渠道,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前往城镇优质旅游企业学习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这不仅能促进城乡优势互补,还将持续为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乡村旅游迈向新高度。

深耕数字科技,赋能沉浸式文旅体验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数字科技的赋能。一方面,可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中,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将文化呈现出来,从而让更多年轻人获得文化滋养。例如,打造沉浸式剧情,让游客能够聆听“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感受黄河文化内涵与中国历史根脉,实现从“看景”到“入景”、从单纯的观光向可参与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转变;另一方面,以先进科技赋能演艺,打造既有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有强体验感的沉浸式景区。例如,持续在保护、传承、弘扬上发力,创作一批蕴含黄河元素、彰显黄河文化的文艺精品力作;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构建沿黄大遗址公园保护走廊,高质量打造沿黄生态廊道。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

--> 2025-03-30 赛 娜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54133.html 1 以文旅融合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