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永宁县闽宁镇,一辆冷链物流车驶出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车厢内是一批被精心保护的种蛋。接下来的2天,它们将跨越1800余公里,抵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在那里,完成从种蛋到商品鸡的蜕变。
“2014年以来,晓鸣股份的种蛋持续出口至蒙古国,最初一年两三个批次二三十万枚,去年已经达到14个批次200多万枚。”该公司副总经理杜建峰说。
宁夏产的种蛋凭借什么优势走出国门的?
“晓鸣股份的种蛋价格实惠、孵化率高,孵化后的商品鸡存活率高,产蛋量大。”杜建峰一语中的。
2006年9月,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创立,锚定“打造中国蛋鸡产业生物安全第一品牌”的发展目标,不断引进吸收国内外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2014年,晓鸣股份作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超前完成禽白血病、鸡白痢的国家净化指标,建立严格的疫病净化及维持方案。同时,以银川综合试验站为依托,建立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
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晓鸣股份将视野拓展到国际市场。2014年,公司在开辟新疆市场时发现,蒙古国市场对高品质种蛋有巨大需求。当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到晓鸣股份考察洽谈,晓鸣股份依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市场地位、影响力及种蛋品质,最终拿下这笔国际订单。
彼时,晓鸣股份的种蛋孵化率超过88%,种蛋孵化的商品鸡产蛋率高,1只商品鸡在1个产蛋周期内可产蛋300多枚。然而,对外贸易成交后,种蛋运输却成了“拦路虎”。
“种蛋运输对温度要求苛刻,必须严格控制在18℃。温度高了,种蛋胚胎会提前发育;温度低了,胚胎会被冻死。”杜建峰介绍,早期,由于路况差,运载种蛋的货车从银川出发,经新疆通关出国后,仍需颠簸四五天才能到达蒙古国。途中,种蛋会盖上几层厚被子,用以保温、防震,但破损率仍然较高,只能在春秋两季温度适宜时出口运输。
近几年,借助冷链运输支撑,加之路况极大改善,种蛋出口量逐年增加。
截至2023年,晓鸣股份年销售鸡产品2.35亿羽,全国市场占有率突破20%。这意味着,中国人餐桌上每5枚鸡蛋中就有1枚源于晓鸣股份的商品鸡所产。
“虽然蒙古国出口总量不大,但蒙古国是晓鸣股份进军国际市场、走向国际化的‘桥头堡’和‘练兵站’。”杜建峰介绍。
蒙古国种蛋进口执行的是欧盟标准。通过出口蒙古国,晓鸣股份有针对性地培养涉及出口的检验检疫、报关、运输等人才,积极了解国外市场,筹谋出口布局,提前做好技术和人才储备。
2024年6月,晓鸣股份又打通一条出口通道。经前期接洽,晓鸣股份与一家丹麦独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晓鸣股份为其提供非笼养商品蛋,该公司进行深加工,制成蛋清、蛋粉、蛋制品等,销售到欧洲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转口贸易进入欧洲市场。随之,晓鸣股份的商品蛋销量从最初每月的50万枚提高到目前200万枚左右。
“晓鸣股份将在立足中国市场的基础上,向外不断寻求突破,融合行业数智化发展新趋势,继续发现新商机,争取把小鸡蛋的生意做到全球大市场。” 3月中旬,杜建峰带领公司团队参加在泰国举行的行业展会,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