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纸薄薄的遗嘱,承载着情感与寄托。它不仅是对财产的分配,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它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去珍惜、去感恩、去爱。
根据中华遗嘱库3月21日发布的2024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数量达57万余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5万余份。立遗嘱人群数量已连续多年呈增长态势,订立遗嘱人群的平均年龄已连续12年降低,从77.43岁下降至67.71岁,遗嘱年轻化趋势明显。
清明时节话遗嘱——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以往,立遗嘱这件“身后事”,是大家讳莫如深的话题,而今,这个曾经被视为禁忌的话题,正逐渐被不同人群以不同态度重新审视。连日来,记者采访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市民时发现,遗嘱的接受程度呈现鲜明的代际和职业差异——年轻人更倾向未雨绸缪,而部分中老年人仍难以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30岁时我就立了遗嘱,主要是分配我的不动产。”“90后”互联网从业者李小林笑着说。近年来,从事程序员、自媒体行业的年轻人群体,通过遗嘱规划财产的比例显著上升。《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青年人群遗嘱中涉及不动产的比例占比最高,始终保持在97%以上。遗嘱中处理的不动产,除了常见的商品住宅用房以外,还出现别墅、公寓、小产权房、办公楼、商铺、厂房、车位等类型的不动产。
“在我从事的行业里,加班是常态,我也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猝死的新闻。”29岁的职员王波坦言,“遗嘱不是咒自己,而是对家人负责。”
“遗嘱不是‘触霉头’,是对家人的责任和爱。”日前,同心县豫海镇清水社区联合辖区司法所开展了一场有关遗嘱的普法活动。现场,不少中老年居民面露难色。“立遗嘱是不是不吉利?”“我还健康,没必要这么早立遗嘱吧?”面对居民的顾虑,社区工作者和律师用真实案例耐心解释。
“张阿姨因为没留遗嘱,去世后,子女为争房产闹上法庭,亲情都破裂了。”社区法律顾问结合本地典型案例,向居民解释遗嘱的重要性。听完讲解,六旬老人顾鑫改变了想法:“以前觉得立遗嘱是‘咒自己’,现在明白了,这是为了子女好。”
清水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婷表示,有三类家庭易发生遗嘱纠纷:老年人群体,许多老人忌讳谈遗嘱,但恰恰最需要提前规划;再婚家庭,涉及婚前财产、继子女继承等问题,容易引发矛盾;多子女家庭,如何公平分配财产,避免子女纠纷。
王婷说,通过案例讲解、法律咨询等形式,向居民普及遗嘱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理性看待“身后事”,提前做好财产规划,减少家庭矛盾。
3月31日清晨,在银川市兴庆区北塔早市,记者随机采访10余位50岁以上市民,有8人明确表示拒绝讨论遗嘱话题。“大儿子自然得房产,让我写遗嘱?那太伤感情了。”听闻记者询问是否立遗嘱时,67岁的周秀敏连连摆手。
不过,也有例外。65岁的房产中介老板王军因目睹多起继承纠纷,去年主动公证了遗嘱:“我的房子留给儿子,存款给女儿,白纸黑字说清楚,省得他们将来吵架。”
“当下,很多人总以为没遗嘱就按‘情理’分配,其实法定继承可能会违背逝者意愿。”宁夏朔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龙指出,独生子女≠唯一继承人,若父母先于祖辈去世,则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非婚生的兄弟姐妹也享有继承权。若情况危急,可订立口头遗嘱,但需有两个无利害关系人在场见证;公证遗嘱不再优先:民法典实施后,以最后一份有效遗嘱为准。
遗嘱里的爱与牵挂——那些未说出口的话
遗嘱,虽看上去冰冷,但对许多人而言,它却是情感的载体,是留给亲人最后的“家书”。近日,记者走访公证部门以及普通市民,聆听他们与遗嘱的故事,发现其中包括的不仅是财产分配的内容,更有未说出口的爱、遗憾与牵挂。
银川市民王惠在遗嘱中写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男友给了我很大的精神慰藉。病情已无根治希望,故自愿将自己名下银行账户内的存款全部留给男友。”这份手写遗嘱的背后,是男友李凯对王惠细心的爱护和陪伴。王惠告诉银川市国立公证处公证员韩凯,父母很保守,对她的治疗一直不积极,是男友陪着她到处求医问药,频繁往返于银川、西安等地化疗。
2023年,一位处于癌症晚期的老人来到银川市国立公证处,希望立遗嘱妥善分配财产,避免日后子女争执。老人是一名戏剧演员,但因早年忙于事业,与子女关系疏离。自她患病后,子女因财产分配屡屡争吵。
公证员方小云深入了解情况后,单独与老人的五个子女沟通,疏导矛盾。得知老人的房产由三女儿出资购买,她常年陪伴老人;儿子下岗无业,经济困难。经调解,子女们表示愿多关心母亲。最终,老人立下公证遗嘱:房产归三女儿,存款和家电由其他子女平分,债权留给儿子。
这些普通人的遗嘱里,没有巨额遗产的纷争,只有细碎的叮咛与未尽的温柔。或许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写遗嘱的时候,才发现最放不下的,从来不是钱,而是那些没来得及好好说出口的爱。”
“我从来没对儿子说过‘我爱你’,但我在遗嘱里写了。”65岁的康宝华在遗嘱中给儿子留了一封信,回忆他出生时的喜悦,并写道:“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成为你的妈妈。”儿子看到后泪流满面:“妈妈很少表达感情,原来她一直这么爱我。”
银川市国立公证处负责人张文娟指出,中国人情感表达往往含蓄,而遗嘱成为许多人弥补遗憾的载体。“当亲人离世后,这些文字会成为最珍贵的慰藉。”
40岁的柯俊曾因创业失败与父亲激烈争吵,多年不相往来。父亲病重时,在遗嘱中写道:“当年不该逼你考公务员,你的坚持是对的。”柯俊哽咽着说:“如果他当面说,我可能会嘴硬,但看到这些字,所有的怨气都散了。”
孙龙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遗嘱中加入调解家庭矛盾的内容,比如明确解释财产分配的原因,或向家人道歉。“遗嘱不是制造纠纷,而是需尊重被继承人意愿,让逝者安息。”
企业家周峰在遗嘱中留给子女的不是财产,而是一份“人生指南”——包括家训、创业心得,甚至推荐书单。他写道:“希望你们记住,真正的财富不是钱,而是如何做人。”
民进宁夏区委会议政调研处处长马莉认为,遗嘱可以成为家风传承的媒介。“一些家庭因争家产发生悲剧,正是因为只传财,不传德。而更多人可以通过遗嘱,让后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立遗嘱,你准备好了吗?——关于遗嘱的实用指南
近年来,遗嘱纠纷越来越多,据统计,超过60%的遗嘱在遗产纠纷案件中被法院认定为无效,而究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遗嘱订立的相关形式及相关法律要件不了解等。
如何订立一份有效的遗嘱?记者采访了张文娟。
张文娟表示,根据民法典,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书遗嘱是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形成的遗嘱。其优点是无须见证人但适用人群有限,一般是有一定文化的人,对自己的身后事和财产能进行周全的考虑和安排。
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都要求有两名以上见证人现场见证。如果是纸质遗嘱要求由在场的遗嘱人、代书人、见证人等签名,注明年、月、日,如果是录音录像遗嘱要求影像资料里要有在场人员的姓名、肖像和年、月、日。这些遗嘱的优点是没有费用、简单易行。缺点是需要依赖见证人,容易因为遗嘱形式不满足法律要求而被推翻。
口头遗嘱是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口头表述所立遗嘱,也需两名以上见证人。优点在于形式少,最大限度满足遗嘱人临终想法,缺点在于仅适用于危急情形,如果危急情况消除后没有重新订立其他形式遗嘱的,会导致口头遗嘱无效。
公证遗嘱是在公证处的监督下订立的遗嘱。其优点是形式完备,意思表示准确,保管安全,避免自己保管出现的遗失、毁失、污损等问题、证据效力高,但缺点是有费用,可能被其他形式的遗嘱变更。
张文娟表示,如果不想花钱办理公证遗嘱,有阅读书写能力的遗嘱人,建议自己根据实际想法手书遗嘱,注意自书遗嘱对于共同财产一定要注明“属于我的部分”,同时签名,注明年、月、日;遗嘱一经订立,切勿擅自修改,因为篡改遗嘱,可能会导致遗嘱无效;由于遗嘱私密性较强,建议非公证遗嘱的保管可申请公证保管或保险箱保管。
立遗嘱时是否可以指定将财产留给孙子女、外孙子女?遗嘱人找兄弟姐妹见证遗嘱,这样做是否合法?怎么判断与见证人是否有利害关系呢?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订立遗嘱还有这些疑问。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邀请律师孙龙进行解答。
孙龙说,孙子女、外孙子女并非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按照民法典第1133条第三款,立遗嘱将财产给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属于遗赠,不适用遗嘱继承的相关规定。民法典第1124条第二款,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60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所以,知道受遗赠后作出是否接受的意思表示很重要。根据民法典第1140条,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兄弟姐妹系法定继承人,与继承人存在利害关系,不论顺位先后,都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现实中,遗嘱见证人与遗嘱人、继承人如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共同经营等情形的,一般都不能作为见证人,在立遗嘱时需要注意。(为保护隐私,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