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原市,无论村里还是社区,只要在就业服务自助终端输入个人求职要求,用时2分钟左右系统便会自动匹配相关岗位;若想到南方大城市打工见世面,政府提前对接,可直接乘坐包机前往企业就职;想了解具体用工信息,足不出户,动动手指,点击进入就业创业直播间,就可以找到心仪的岗位……
近年来,固原市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变换“铁杆庄稼”的新种法,让群众真真切切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2024年,人均劳务收入2.37万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劳务输出真正成了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过去自发“人带人”
现在“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
“马军回来了!”20世纪90年代,只要马军从北京回来的消息一出,全村人便守在村口迎接。“家乡父老想听外面的精彩故事,想咨询外出务工的情况,更想走出大山。”3月22日,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南坪村村民马军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深切感受到乡亲们对改变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1994年去北京闯荡的马军是南坪村最早的“北漂”。1997年,他第一次带5名亲朋到北京找活,可以说他是固原市以“人带人”模式组织外出务工的先行者之一。
1998年,同学在北京开办鸡肉加工厂需要大量工人,他第二次组织带领家乡人外出务工。6辆19座的中巴坐满了人,开了好几天才到北京。尽管路途遥远,但乡亲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一路彼此鼓励加油。马军说,这批乡亲大多数是第一次走出家乡,在北京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随后,马军不断积累经验,扩大信息源寻找就业岗位,至2018年时,他带领5000多名乡亲到北京务工。
2019年,马军笑得比任何时候都甜。因为,他看到固原市各级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往外输送农村劳动力。
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村民张有明第一次出远门乘坐大巴到福建务工。那一年,他22岁,成了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
在陌生的环境里,初来乍到的张有明也迷茫过,但看着同事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复杂的机器设备,倔强的小伙子意识到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经过一年的坚持和努力,2020年,他顺利拿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函授学历。现在,他从一名普工转为手机工程部技术员,收入翻倍。从农民到工人再到技术员,张有明也成为当地劳务输出的典范。
每年,固原市的“张有明”们通过政府部门有组织的、定向化的、技术型的劳务输出,乘坐包机、大巴到福建、广东、浙江、新疆、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区工厂务工就业,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许多人的命运由此改变。
据统计,2024年固原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98万人,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11.8万人,劳务组织化程度35%,同比增长10.2个百分点,共实现劳务创收75.95亿元。
过去街头揽活
如今线上线下双引擎有“薪”机遇
50多岁的郭名礼常给儿女讲过去自己找活的经历。
“需要搬运工吗?我干活仔细,价格好商量。”
“我是木匠,干活很好。”
一看到有雇主来,一群人围上去争相推荐自己。
“就你们三个,跟我走!”有经验的雇主,向人群里一扫,心中基本就有了数,手一挥,招聘完成。没应聘成功的人又返回到原来的“工位”,等待下一位雇主到来。
这样的老式招工场景仍保留在一些人的记忆里,现在,这种场景也只能在书里、影视剧里看到了。
固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铁杆庄稼”的招聘场景早已从街头揽活到数字经济时代的“零距离招聘”,为求职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机会。
“我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招聘信息后才到现场咨询。”今年年初,原州区举办2025年“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暨闽宁协作专场招聘会,原州区古雁街道长城社区居民徐婷线下咨询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岗位供给、薪资待遇等。
2014年徐婷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从事公司财务工作,今年,她返回家乡,想换个赛道,为自己拼一把。“通过咨询,我觉得自己在操作工这个岗位上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徐婷表示,参加线下招聘会,不仅能直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的信息,还能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交流,心里特别踏实。
线上获取信息,线下参加招聘,大大提升了招聘的精准率、成功率。2024年,固原市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服务活动443场次,近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互联网+就业创业”
优质就业信息通道直达家门口
3月18日,在原州区古雁街道小川子社区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上,小王把身份证一刷,录入学历、期望薪资、意向岗位等信息后,系统自动匹配出几十条符合求职条件的岗位,这些岗位不仅涵盖区内企业还涉及区外企业,系统还会自动将简历投给匹配好的企业。整个过程用时2分钟左右,这让正找工作的小王喜出望外,“没想到现在这么便捷,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为拓宽群众获取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的渠道,2024年年底,固原市建成全市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在175个移民村、社区安装了就业自助终端。自助终端的屏幕上,职位信息、就业政策、劳动力实名采集等模块一目了然。此外还可以通过“固原就业创业”小程序、“我的宁夏”“宁政通”App、人社一体化系统等途径登录就业平台。
固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共采集了百万条劳动力资源基础数据,入驻687家企业,累计推送3.4万条就业岗位信息,形成了固原市最大人力资源数据库,打通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通道,实现“互联网+就业创业”。
有了信息,有了人,还得人岗适配、劳动力有“技术力”,才能确保输得出、稳得住、留得下、挣到钱。今年,固原市继续推进“个十百千万”行动,即:培育5家优质劳务中介公司,举办10场大型招聘会,“访企拓岗”100家大型企业,培育1000名劳务经纪人,组织1万人培训,目的就是让“铁杆庄稼”枝繁叶茂。
“我们今年将走访100家大型企业,征集筛选符合固原劳动力就业的优质岗位,开展定向化输转。”固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人社局都会主动与用工大省人社就业部门联系,拓展劳务合作基地,组织人员赴福建、新疆等地“访企拓岗”。同时,通过精准技能培训,变劳力输出为技能输出,加强“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化”培训,提升培训质效。
从市到县区全覆盖
“直播带岗”让找工作“触屏可及”
3月18日,在原州就业创业直播间里,年轻的就业主播向广大网友介绍用工企业、招聘政策、岗位需求等。这个拥有46万粉丝的直播间开播不到半小时,便涌进7000多人。而另一旁的工作台上,阳光帅气的张博忙着剪辑视频,这个在海南上大学时学习音乐表演的小伙子,可能也没想到当初手指轻轻一触,命运的齿轮由此转动。
2022年,正读大三的张博偶然在新媒体平台上刷到了固原市原州就业创业直播间。“当时,我看到家乡的直播间,感觉很亲切,而且觉得能把网上招聘玩得这么新潮,肯定很有潜力,于是多停留了一会儿。”张博说,从那时起,他便有了毕业后回家乡的想法,他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辅修的新媒体运营技能,为家乡的劳动力转移及就业创业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能应聘直播间运营岗位不?”2024年9月,张博在原州就业创业直播间后台看到该直播间发布的招聘信息后,毫不犹豫投递了简历。两天后,他接到了面试通知,最终通过面试成功入职。
负责该直播间运营工作的王少波,每天都在为提升直播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而努力。4年前,他用自己积累几十万粉丝的账号直播带岗,刚开始,自己又当主播又当运营,如今,直播间运营得井然有序。
近期,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未来直播带岗这一全新数字化招聘方式将会成为主流招聘方式之一。固原市就业创业直播间,从市级“开”到了每个县(区),市、县(区)人社局负责人也纷纷走进直播间,当起主播开展直播带岗。其中,由原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办的“原州就业创业直播间”政务服务平台自2020年年底开展直播带岗以来,提供岗位73.2万余个,实现就业1.3万人,排名稳居全国人社政务直播账号前十名。
目前,劳务产业被固原市确定为10个重点产业之一。固原市专门成立劳务产业专班,专职负责劳务保障工作,而且成立乡镇、村劳务机构832个,配备工作人员3090名。今年,固原市预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创收72亿元以上,劳务组织化程度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