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我们全家人心驰神往的理想之地,这个假期,我们避开旅游高峰,踏上这场治愈心灵的旅程。
出发前,导游笑着打趣:“春熙路太古里的时尚丽人固然养眼,但成都的大熊猫才是真正的顶流。” 抵达熊猫基地后,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我对动物园的固有认知。这里更像一座天然氧吧——鸟鸣啁啾,蝉鸣悦耳,繁花似锦,层层叠叠的绿意勾勒出一处世外桃源。导游告诉我们,熊猫通常要到上午11点才会睡醒,建议我们先在周边随便逛逛。于是,在等待的间隙,我开始细细观察周围的风景。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如万花筒般不停变幻,宛如灵动的调色盘;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其中一株肉粉色的大型花卉格外引人注目——茎秆挺拔足有一米二,花冠优雅舒展,花朵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粗如碗口,如螺旋桨般不断向上攀升,正努力绽放出生命最美的姿态。
忽然一阵清风拂过,沙沙作响的竹叶声将我的目光引向竹林。修长的竹子弯着腰随风起舞,风停后又立刻挺直腰杆,尽显坚韧的生命力。这一幕,让我不禁想起金庸小说中的经典名句:“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竹子泰然处世、不为所动的坚韧精神,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凝视着这些静默生长的植物,积压在心头的焦虑似乎也随着呼吸渐渐消散。是啊,它们无需与谁攀比,无论是否有人驻足欣赏,都自顾自地绽放、呼吸,用尽余生去经营生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以最质朴的方式为世界贡献力量。你可以说它们眼界狭窄,只在自己的天地里遨游,但这般不内耗、不焦虑,只专注于自身生长的姿态,不正是生活的真谛吗?作为人类,我们见得多,羡慕得更多,没有能力驾驭这世间所有的繁华,却常因所得太少而烦恼。徒增无尽的忧愁之余,我们何尝不应像这些植物一样,平淡简单地活着,坦然承认自己的平凡?这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
“快看!熊猫出来了!”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循声望去,三只小熊猫正围着饲养员撒欢。一只调皮的小家伙死死抱住饲养员的大腿,像个可爱的挂件挂在腿上,任对方怎么哄都不肯松手,活脱脱像个耍赖的孩童。
另一边,有游客兴奋地大喊:“那只大熊猫在树上跳迪斯科呢!”我们赶忙凑过去,只见这只熊猫似乎很享受众人的注视,瞬间化身“社交达人”。它敏捷地在树干与地面间来回穿梭,时而爬上树枝倒挂金钟,时而扭动身躯爬回地面。随着观众的欢呼声越来越高,它忘情地在树枝上使劲跳跃,树枝不堪其扰,发出吱呀吱呀的痛苦呻吟。熊猫沉浸在赞美的荣光里,早已忽略了树枝的“求饶”声,只顾在枝头尽情狂欢,将顽皮发挥到极致。表演结束后,这只“戏精”还不忘叼起几根竹子,慢悠悠爬上树大快朵颐,甚至对着镜头吐舌头卖萌,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数“花花”。饲养员敲着铜锣,用软糯的声音一遍遍呼唤:“花花,快出来,花花宝贝,你快出来呀!”唤了好些时候,花花像个娇滴滴的公主,虎头虎脑、慢悠悠地晃了出来,圆滚滚的模样可爱极了。看着它慵懒的姿态,我猛然想起渡边淳一笔下的钝感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折射于生活态度中。神经钝感力强的人,其自主神经不会时常陷入异常的刺激之中,能够让血管尽可能保持舒张状态,从而使血液可以畅通无阻地流遍全身。花花的淡定和从容,不正是对抗内耗最好的生活哲学吗?人生需要偶尔放慢脚步,不被焦虑裹挟,利用空闲时间享受这般松弛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放空自己,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当广播响起下班提示,刚才还悠闲进食的熊猫们瞬间来了精神,手里的竹子也失去吸引力。它们扔下竹子拔腿就跑,甚至不忘把自己的“卧室”门关上,任游客们如何呼唤都不再露面。这颇具喜感的一幕,让我们忍不住会心一笑——原来连国宝都深谙准时下班的快乐之道。
离园时,儿子依依不舍地望着熊猫场馆,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我特意选购了一只熊猫玩偶,儿子喜不自胜,抱着毛茸茸的熊猫玩偶不撒手。
这次旅行让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场不断探索、与自己和解的旅程,就像亲眼看到的熊猫和花草,远比手机屏幕上的影像鲜活生动。这种真实的体验,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