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起,宁夏正式进入“七下八上”(7月下半月到8月上半月)防汛关键期。汛期暴雨局地性、突发性强,雨量大、危害重,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等自然灾害。面对汛期气象预警,相关部门如何做好防范工作?面对暴雨引发的灾害,公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对此进行了解答。
A
受地形影响,我区中南部易发强对流天气
6月12日以来,受地面温度升高、不稳定能量增加、冷空气频繁入侵共同影响,我区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期。
宁夏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丁永红介绍,在整个大气环流背景下,受地形影响,我区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中南部,尤其是同心、海原以南容易发生。近期,受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冷空气在旋转东移的过程中,在高原东北侧堆积,由于宁夏中南部在高原东北侧,所以比北部多发生强降水、强对流天气。近期的强对流天气整体上具有突发性强、生消快、局地性强、点强面弱等特点。
气象部门实况数据显示,今年6月局地短时强降水多发,海原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等地有15个区域站和1个国家站(盐池)出现暴雨,34个区域站和1个国家站(彭阳)24小时最大降水量突破本站建站以来6月24小时降水量极值。与历史同期相比,盐池降水偏多74%;海原累计雨量132.4毫米,是同期第二高值,偏多165%。
7月18日,宁夏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当日,15站出现暴雨(超过50毫米),最大累计降雨量出现在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孙家滩管委会利同新村(121.9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73.8毫米/小时)。
宁夏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闫军解释,结合7月18日的天气看,前两天连续出现高温天,高温天气本身就是一种能量,气温越高代表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在适合的条件下发生凝结,就会产生强度比较大的降雨。这便是近段时间降水强度往往比较强的主要原因。
B
智能系统监测雨情 ,提前发布预报预警
7月8日,在宁夏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大屏幕上的天气雷达云图中,一道道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等点位精准勾勒着云雨轨迹,颜色越深,代表降雨强度越大。“先要根据降雨预报,提前分析研判,然后实时监测雨情,动态掌握雨水情发展变化,才能及时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洪水预警,全力防范应对洪水。”自治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李海军介绍,这是宁夏水旱灾害防御业务应用系统,联接气象部门气象雷达、卫星云图,共享天气预报数据。
7月18日,全区出现对流性降雨天气,工作人员通过气象雷达、卫星云图实时监测各地降雨情况。当日,宁夏水利厅与宁夏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系统发布预警能精准到时段和量级的监测数据和易发生洪灾的区域,这些精准的数据就是防汛调度的‘千里眼’,为防汛调度提供了依据。” 李海军说,除了掌握雨水情监测数据外,工作人员通过该系统还能掌握风险分布,加强监测预报、风险研判、预警发布,全力防范应对。“我们将510处山洪灾害危险区、6座下游有人居住淤地坝、109个在建水利工程、130家葡萄酒庄、93个涉水旅游景区等潜在风险点作为重点防御对象,准确叫应责任人。系统还可以靶向发送短信,提醒受洪水威胁群众注意防范,确保预警发布全面覆盖。”他说,针对每个流域的洪水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提前发布洪水预报预警。
对于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影响,各部门会发布不同预警。比如,宁夏气象局联合宁夏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雷电天气安全提示;联合水利部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联合地方发布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预警。
7月18日,宁夏区市县气象台共发布雷电、冰雹、暴雨、大风、高温等预警信号90条。宁夏气象局联合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雷电天气安全提示1条,联合水利部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9条,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4条,联合地方发布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预警4条。与此同时,联合电信部门发布冰雹和暴雨预警14条,覆盖应急责任人3324人次。吴忠市、泾源县、青铜峡市、西吉县、彭阳县发布靶向暴雨橙色、红色预警共7条,覆盖59.31万人次。针对吴忠市、西吉县、彭阳县暴雨红色预警发布短信3条,覆盖166.73万人次。
据了解,5月20日以来,宁夏气象部门共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490条。入汛以来,自治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63期、临近预报预警36期、洪水预警36期。
C
遭遇暴雨洪流,如何防范避险?
当遭遇灾害严重威胁到区域内人员,需要临时撤离时,应该怎么做?自治区水利厅工作人员提醒,收到转移指令的人员应当服从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村委会、居委会统一组织安排,积极配合,主动转移避险。对人员已经全部转移的危险区域,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居委会应当采取设置警戒线等措施,并实行24小时动态巡逻巡查。险情解除前,严禁转移避险人员擅自返回撤出区域或者其他危险区域。险情解除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居委会应当对村庄及房屋受损情况组织核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组织被转移人员返回,并依法做好灾后安置工作。
被积水洪流围困后,如何自救?暴雨突袭易造成内涝,在积水中行走,要拿棍子不断探查路面,远离电线杆等,水深一旦齐腰,不要继续蹚水,否则易被冲倒卷入急流,发生危险。如果已被卷入洪流,一定要尽可能抓住身边漂浮的东西,如大件泡沫塑料、木板等,先让自己浮起来,再观察周围有没有高处可以暂时避险,寻找机会逃生。洪水来临,可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暂时避险,等待救援,不要独自游水转移;迅速用手机等通信设备向外界求救,求救时尽量提供准确位置信息与所处境况;如果手机等通信设备无法使用,还可通过闪烁手电筒、吹响哨子、晃动旗帜和鲜艳的衣物等发出求救信号。
暴雨来临,如何避险?应及时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和相关安全提示,提前做好防范,下暴雨时要减少出行,更要避免到山区、河边游玩。如果正在驾驶车辆,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尽快寻找地势较高的安全停车处,遇到立交桥下和低洼地带,千万不要贸然通过,以防车辆被淹。暴雨天如果必须徒步出行,可以带一根长杆探路,避免掉进缺失井盖的下水井,或被积水中的障碍物绊倒。
本报记者 邱曦/文 张艳丽
见习记者 李霞霞 王强 李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