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的日子。日前,记者一行前往长崎港外的“军舰岛”,探访二战时期日本强征东亚邻国劳工的印记,寻找日本对侵略战争的反思。然而所见所闻显示,日方非但不正视这段罪恶,反而在极力掩盖和抹杀历史的真相。
“军舰岛”的正式名称为端岛,位于长崎港西南方约19公里的海面上。因其形状与军舰相似,故俗称“军舰岛”。2015年,包括“军舰岛”在内的23处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在巨大的争议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之中最大的争议与日本侵略和殖民历史息息相关:二战期间,大量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劳工被强征到这座小岛上劳动,受尽非人折磨甚至被虐致死。
当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将这些遗址列入世遗名录时曾提出条件,要求日本“讲述每处遗址完整的历史”。在申遗过程中,日方也承认了强征大量劳工在恶劣环境中劳作的事实,并承诺将在遗址上对这段历史进行介绍。
但记者在“军舰岛”导览手册上发现,从明治时期以来的冗长历史年表记载中,有一段特别扎眼的残缺——1925年至1955年,长达30年的历史跨度只有两条记录。其一是:1941年,“军舰岛”煤产量达到峰值41.11万吨;其二是:1945年,到“军舰岛”运煤的货船遭美军鱼雷攻击。
在侵略战争期间被日本掳掠到这里的劳工呢?那些死于非命的数据呢?手册上对“朝鲜”“中国”只字未提。
史料显示,1939年开始,日本三菱公司大量使用朝鲜半岛劳工在“军舰岛”采矿。1943年起,三菱公司又将中国战俘强征到“军舰岛”奴役。这期间,大批中朝劳工死于非命。
二战期间的日本,北到北海道,南到九州,类似“军舰岛”这样强征和奴役亚洲多国劳工的案例不胜枚举,浸透了受害劳工的血泪。
导览手册没有提这段历史,随船提供解说的导游也没有谈及。这名自称师承长崎历史专家的男导游,从长崎港出发后,就一路兴致勃勃地介绍“军舰岛”的“荣耀”,称这里挖出的煤炭和矿石不仅为三菱造船厂和三菱炼钢厂提供了丰富矿产,对整个日本的工业化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船越驶越近,“军舰岛”如一头黑铁巨兽趴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岛上林立的建筑宛如军舰甲板上的炮塔和舰桥。
“大家请看,岛上这栋7层建筑,是日本最古老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日本近代建筑史的开端。”在导游的讲解中,听不出一丝一毫对死难劳工的同情,遑论对加害者的谴责。
记者忍不住问导游,为什么没有强征劳工这段历史的记载和解说。导游做困惑状:“强征劳工?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这里没有强征劳工。”当记者向他展示手机上查询到的关于“军舰岛”的日文资料时,导游迅速瞟了一眼后说,“抱歉,我不知道这段历史。”
记者追问:“对游客完全不讲这段历史吗?”他开始眼神躲闪,口气有些不耐烦:“我是‘军舰岛’旅游机构的工作人员,我讲的都是公司规定讲的内容。”
而实际上,讲述“军舰岛”上的劳工奴役史,是当年日本申遗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的承诺。但申遗成功后,日本产业遗产信息中心却展示了否认日方强征劳工事实的证词和资料,引发国际社会强烈不满。
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做出决定,要求日本在宣传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遗经过时充分介绍强征劳工历史。日方仍无动于衷。2021年7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于日本在宣传“军舰岛”等明治工业革命遗址时未充分介绍强征劳工等历史“深表遗憾”,指出日本政府未能兑现申遗过程中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同时要求日方采取措施,让人们了解众多被强征劳工曾在战时被迫从事严酷劳动的历史。
长期以来,在右翼势力影响下,日本对于二战期间历史的讲述、学习和研究都被有选择性地抹去记忆。在今天多数日本民众眼里,“军舰岛”是象征着日本近代繁荣和代表近代工业革命的遗产,而那些在此遭受非人虐待的异乡劳工的命运却鲜有人知。
正如当天的随船导游,他“忘记”了“军舰岛”的罪恶史,却对“军舰岛”所在长崎市经历原子弹轰炸的“受害”史念念不忘。
在这种对不光彩历史的“美化”和“淡化”中,绕行“军舰岛”的海上行程结束。记者一行下船后,身后有人冲着我们大喊,“这里没有强征劳工的历史!”
这刺耳的声音不是出自导游,而是出自刚刚与记者同船探访“军舰岛”的日本游客。
但无论如何掩饰和回避,历史就是历史。罪行不容抹杀,真相不容歪曲。(新华社东京8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