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8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俄恐袭追查现“罗生门”

4名涉嫌直接参与者均为塔吉克斯坦公民,均已认罪

4名嫌疑人坐在俄罗斯莫斯科巴斯曼区法院被告席内。新华/法新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一家音乐厅发生恐袭已过去几天,谁是幕后黑手依然扑朔迷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制造这一事件,美国立马“确认”;对此,俄罗斯官员却说“不急下结论”、怀疑嫌疑人与乌克兰有关联;乌克兰则坚决否认,美国也咬定“乌克兰没有卷入”。风波之下,俄、乌、美各执一词,犹如“罗生门”。

最新进展 4名嫌疑人已认罪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涉嫌直接参与恐怖袭击的4名男性嫌疑人均为塔吉克斯坦公民,分别是32岁的米尔佐耶夫、30岁的拉沙巴利佐达、25岁的法里杜尼和19岁的法伊佐夫,他们24日在莫斯科巴斯曼区法院接受初审。俄侦查委员会指控这4人从事恐怖主义袭击并致人死亡。俄罗斯侦查委员会主席25日说,这4人均已在审讯中和法庭上认罪,并提供了关于犯罪情节、雇主和协助准备恐袭人员的详细证词。另有3名涉嫌协助准备恐袭的人员被拘捕,他们被指控为袭击者提供住所、车辆等。如果罪名成立,他们将面临终身监禁。

巴斯曼区法院25日凌晨已批准对4人羁押候审至5月22日。羁押期限或因审判时间改变而延长。

据俄媒报道,米尔佐耶夫和拉沙巴利佐达是武装组织成员,法里杜尼曾是莫斯科附近波多利斯克市的一名工人,法伊佐夫曾在莫斯科东北伊万诺沃市做理发师。

针对嫌疑人的刑罚,俄罗斯还出现了要求恢复死刑的呼声。俄罗斯宪法法院在2009年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废除死刑。而从1999年起,俄罗斯已暂停执行死刑。

俄联邦委员会宪法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克里沙斯对此表示,除非修改宪法,俄宪法法院多年前废除死刑的决定无法因个别案件而取消。

雇主是谁

实施恐袭谁能从中受益?

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晚说,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让所有人相信,莫斯科近郊音乐厅恐怖袭击中没有“乌克兰痕迹”,而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所为。俄方知道这起恐袭是激进伊斯兰分子实施,但俄方更关心雇主是谁。

普京强调,此次恐袭是一种恐吓行为,问题是谁能从中受益。这可能只是自2014年以来与俄罗斯作战的人通过乌克兰当局之手实施的一系列企图中的一个环节。他补充说,乌方反攻“彻底失败”,俄军在整条战线掌握主动,因此有人试图闯入俄境内并立足,炮击俄居民区和民用基础设施。

普京说,俄方需要调查清楚为什么恐怖分子犯下罪行后试图逃往乌克兰,又是谁在那里等待他们。显然,那些支持乌克兰当局的人不想成为恐怖活动的帮凶和恐怖主义的支持者,“但确实有很多疑问”。

伤口撒盐

极端组织发90秒袭击视频

“伊斯兰国”24日通过旗下媒体阿马克通讯社发布一段约90秒的视频,内容疑似恐袭现场画面,其中袭击者脸部及声音均经过特殊处理,难以辨认。

在视频开头,一名手持冲锋枪的武装人员向已有多人倒地的走廊开枪。镜头随后对准一名正持刀伤人的袭击者。视频里,阿拉伯文字幕显示,一名袭击者声称要“毫不留情”。按照法新社说法,这段视频由一名袭击者拍摄。塔斯社报道,根据调查,法伊佐夫曾拍摄下袭击过程。

无巧不成书

“伊斯兰国”转而袭击美国的对手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5日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美国人“有意无意地助推‘伊斯兰国’的建立”,而该组织肆无忌惮地在世界各地发动恐怖袭击。扎哈罗娃在《共青团真理报》专栏中写道,“伊斯兰国”近年来调整计划,现在主要袭击美国的敌人和对手,包括俄罗斯,“真是无巧不成书”。

反恐专家岳刚认为,“伊斯兰国”虽然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声称对此次事件负责,但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原因是该组织可能通过“冒领”扩大自身影响力。

“真实性还不好确认,从过往事件来看,一旦有符合恐怖主义特征的事情发生,很多恐怖主义组织会主动认领,以此‘刷存在感’,并借此招募新成员、募集新资金等。”岳刚指出,长期以来俄罗斯受到两类主要恐怖组织威胁。一是俄罗斯本土的极端恐怖组织,曾制造了2002年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和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二是来自中东地区或受到激进伊斯兰势力影响的恐怖组织。2015年俄罗斯在叙利亚打击恐怖势力后,恐怖分子曾在2017年制造了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案,以此来报复。

“从多方面来看,‘伊斯兰国’制造此次俄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排除俄罗斯本土恐怖组织的可能性。”岳刚说。

岳刚提到,此次俄音乐厅大规模袭击事件是一种警示,只要世界恐怖主义的土壤没有改良,恐怖组织没有彻底铲除,恐怖分子没有彻底消灭,恐怖主义事件可能从不同的地方冒出来,要牢牢绷紧反恐这根弦。同时,要增强民众防范恐怖主义的意识,加强群防群治。

值得注意的是,恐怖主义的土壤热点在中东,现在正在外溢。由于中东高压政策成为常态,那里的恐怖分子被打得支离破碎,难以达到他们想要的恐怖效果,于是向外扩散,现在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哪里可以运作,便在哪里扎根。与此同时,他们能够借助互联网渗透到全球的一些地方,因此恐怖事件还会时不时发生。

枪支作案

俄罗斯民众心理遭受巨大冲击

在允许合法持枪的俄罗斯,此次恐怖袭击是枪支作案,可能会给民众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

据俄新社援引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消息报道称,此次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使用的是简单改装的AK-12步枪。

“可以说,很多俄罗斯民众都持有AK系列枪支,现在这种枪支造成如此多伤亡,很多民众可能想到自己或周围的人也持有这种枪支,他们会因此感到后怕。”岳刚说。

岳刚表示,此次恐怖袭击事件暴露的一些问题,包括大型音乐会的警报系统存在漏洞、民众的反恐意识较为薄弱等。他预计,短期内,比如今年内,莫斯科再发生类似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的可能性不大。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报道)

--> 2024-03-27 4名涉嫌直接参与者均为塔吉克斯坦公民,均已认罪 2 2 新消息报 content_114835.html 1 俄恐袭追查现“罗生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