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请悄声一些……
7月8日凌晨3点,盐池县惠安堡镇大坝村4500亩黄花菜地里,每一棵黄花菜都枕着夏日的夜风悠然酣睡,在甜美的梦乡里畅想着告别枝头、整装待发的旅程。
每一位黄花菜采摘者,都会帮助它们,让这场美梦成真。
站在黄花菜地里,往上看,满天繁星颗颗闪烁,与之相呼应的,是黄花菜地里同样耀眼的点点光亮。
那是凌晨开始就忙着采摘黄花菜的本地农户和外地务工人员头灯的光。对他们而言,新的一天,从星光闪烁开始。
A
岑氏姐妹花:
从小结伴上学,长大结伴打工
大坝村的岑晓玉和岑玉琴是堂姐妹,两人从小结伴上学,长大后结伴打工,到了黄花菜采摘季,又结伴采摘黄花菜。
走进一行100米长的黄花菜垄,两人面对面站着,把一根根金针般成熟的黄花菜摘下来,轻轻放进挂在胸前的塑料袋里。
姐妹俩不说话,默契都在手指间。
岑晓玉眼疾手快、动作麻利,采摘时举手投足挥洒自如,但难免会有一两根漏掉的黄花菜。这时候,岑玉琴会及时“查漏补缺”,把堂姐没采到的黄花菜稳稳当当收入袋中。
只需静静地看几分钟,就能感受到,这种劳作的非凡技术——可以说,是非凡的艺术。
凌晨的田野寂静无声,岑晓玉左手轻轻扶住一棵黄花菜的主枝,右手拇指和食指顺势搭上主枝顶端一根六七厘米长的成熟黄花菜,手腕回转、两指合拢,好像完成了一次微型“杠杆原理”一般,小臂落下的瞬间,能听到一声清脆的轻响——“啪”。
响声只有一瞬,但在岑晓玉听来,悦耳又安心。
这根修长苗条的黄花菜,乖巧自如地投身她的掌心。
墨染一般的田野里,头灯的光线柔和而明亮,好像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岑氏姐妹,一头连着青枝黄花,把二者无声地融合到了一起,其景如画。
看到这里,已经不只是劳作的艺术,更是美的艺术。
B
高三毕业生钱凯:
跟着姨妈下地,喜欢看书做手工
19岁的钱凯有一张眉清目秀的脸庞,也有一双修长灵巧的手。
站在黄花菜垄前,这位身高1.8米的小伙子要微微前倾身体,半俯下身采摘。
“我是惠安堡镇杨儿庄村的,今年高中毕业,报考了宁夏医科大学……”说话时,他语气略带羞涩,但充满自信。“这是我第二年来采摘黄花菜,去年高二是第一次来。不会耽误学业,中午回去睡个午觉,下午还能继续做题或者帮家里干点农活。”
高考结束,不是应该“放飞自我”,好好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暑假吗?
“我不太爱玩游戏,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书、做做手工。我爷爷患脑梗十几年了,我选择报考医科大学,就是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钱凯说。
即使戴着稍显宽大的塑料手套,钱凯的手指仍能勾画出从容而灵巧的动作。他和姨妈冉菊香一同下了田,不到10分钟,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前边。冉菊香看着头灯光亮里的外甥,眼角眉梢,满是笑意。“我这个娃娃懂事得很,一放假就会跟着我来采摘黄花菜,读书也认真。”冉菊香说。
也许多年后,这位站在黄花菜地里的青年,会站在无影灯下,握着和黄花菜一样细窄的手术刀,为患者解除病痛。
少年心事当拏云,立志挺身佩白衣!
C
大学生陈琴:
“记录”生活素材,希望拍成微电影
从7月5日开始,20岁的陈琴又走进熟悉的黄花菜地。
这位在四川师范大学读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甘肃姑娘,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盐池采摘黄花菜了。“2023年我第一次来,那年的产量高,我摘了33天,挣了3600元。”陈琴说。
每个假期,陈琴都会给自己找点活干。她在超市里做过收银员、当过外卖骑手,也应聘过初中生的暑期家教。“我家经济条件一般,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要靠自己挣。”
相隔400多公里路程,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吃住劳作一个多月,在陈琴看来,这都不是困难,相反,是她用心“记录”的生活素材。“我想有一天,我会把宁夏黄花菜的故事,写成剧本、拍成微电影,让更多人了解这个产业、了解为了这个产业奋斗的人们。我自己,也可以扮演一个角色——因为我有生活体验啊!”
艺术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
从生活中来,再回馈这热烈又多彩的生活!
D
中学生穆春晓:
体验干农活的不易,锻炼自身吃苦能力
凌晨5点40分,一轮红日刚刚睡醒,慢腾腾地从东边的山峦后边爬上半空。
16岁的穆春晓摘掉头灯,拢了拢早已被汗水浸湿的刘海,从田埂边的背包里拿出一顶橙色的棒球帽戴上。她鼻尖挂着的汗水,和黄花菜枝叶上滚动的颗颗露珠一样,晶莹剔透。
这是穆春晓第一次采摘黄花菜,生疏的技巧让她总是跟不上邻居的节奏和脚步。但她不着急,一根一根,精挑细选,小心翼翼。“我来采摘黄花菜不是为了挣多少钱,主要是想体验一下干农活的不容易,同时也想锻炼一下自己吃苦的能力。我不会干一两天就回去,这个暑假,我都会在大坝村跟着邻居们采摘黄花菜。”穆春晓说。
“既然要锻炼,就要有个锻炼的样子么。”说这话时,一直羞涩地低着头的穆春晓,突然抬起头,露出一个坚定又执着的微笑。
清晨的阳光洒在她的微笑上,如同洒在一棵棵努力向上生长的黄花菜上。
E
盐池黄花菜:
今年种植4.2万亩,预计总产值达3.5亿元
田野里的采摘者具体又生动、鲜活又感人,而盐池县黄花菜产业,则孕育积蓄着更大的力量和希望。
2025年,盐池县共种植4.2万亩黄花菜,盛花期亩均产值达1万元以上,亩均纯收益超过4000元,预计全年黄花菜产业总产值达3.5亿元。盐池县黄花菜产业已带动全县4000余户黄花菜种植户,实现户均年增收5万余元。
目前,盐池县共有7家黄花菜加工企业、27家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2个千亩示范基地,开发了干菜、速冻鲜菜、白啤等深加工产品,产品远销福建、广东等地,形成了系统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盐池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堃介绍,盐池县整合涉农资金已累计达1.8亿元,建成晾晒场40万平方米、冷库储量1.6万吨、智能化温控蒸汽杀青房40间,发放晾晒托盘43万个,让黄花菜能出地头、有了奔头、尝到“甜头”。此外,盐池县携手上海、湖南、甘肃等多地科研院所,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让黄花菜品质更优、品牌更靓、声誉更盛。
岑氏姐妹的合作会越来越默契无间;完成这一季采摘,钱凯将步入大学校园;陈琴的剧本里,盐池黄花菜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镜;穆春晓的这个假期,一定会令她充实又难忘!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赛金针!
本报记者 袁洋 见习记者 贺静 马磊 牛宝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