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8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体检十年无恙突患癌,北京律师质疑“假体检”

防癌相关体检是否靠谱?

“体检十年未查出患癌风险”近日冲上热搜。

近日,北京律师张晓玲在公开平台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为“假体检”。她表示,“十年体检结果未提示癌症风险,确诊已是肾癌晚期”。

实际上,“年年体检正常,却查出癌症晚期”类似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为什么体检一直正常的人会突然得癌症?问题出在哪?防癌相关体检是否靠谱?

“体检十年未查出患癌风险”

7月18日,北京律师张晓玲在微博刊发了致爱康国宾的律师函。函件中写明,2013年~2023年连续10年在爱康体检,连续10年的体检报告均显示身体健康无异常,且从未收到体检机构医护人员的任何风险提示。然而,2024年10月,张晓玲被其他医院确诊为肾癌。

张晓玲陈述,在过去10年的体检报告中,并未提示肾异常,仅在2023年一期体检显示“右肾钙化灶”,且每年的体检报告中实验室血液检查“癌胚抗原定量”一栏均在正常值范围。

张晓玲认为,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问题,并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是“假体检”。

对于上述说法,爱康国宾在公众号上予以发表声明,在张女士的2023年10月的体检报告中,爱康提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张女士对外公布的2024年11月在北京某医院的病理报告中显示的标本大小在3.3cmx3cmx3cm,分期pT1aNxMx,明确诊断为肾癌早期,不是晚期,报告中没有诊断骨转移。根据以上的第三方学术研究,从2023到2024年的一年中,该标本的大小在癌症的增长速度范围内。

爱康称,2023年10月到2024年11月中,癌症可以从一个无法被检测到被检测到的发展过程。

7月18日,爱康再度发声,爱康已完成内部核查及外部专家评估确认无责,愿意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鉴定。

不过,张晓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不认可爱康国宾的声明内容。张晓玲指出,从治疗结果来看,肾癌骨转移四期,经过了国内外两次治疗。“十年坚持在爱康国宾使用癌胚抗原定量血液筛查癌症的服务,但其体检报告不能反映肿瘤(癌症)的提示和电话提示预防,且爱康国宾声明保存完整,但又言血液样本已当医疗垃圾处理,拒不提供。”

究竟是体检机构在走过场,漏检、误检,还是癌症筛查存在一定的限制?

癌胚抗原定量血液能否筛查肾癌?

能否通过癌胚抗原定量血液进行癌细胞的检测成为此次争议的核心之一。

张晓玲表示,她曾连续10年进行“癌胚抗原定量”血液筛查,但一直未检测到异常数据。

对此,爱康国宾回应,爱康的体检报告真实记录体检者的检查结果。由于任何癌症的发生从基因突变/变异、甲基化修饰异常、抑癌基因的失活、致癌基因的激活再到最后癌变都有一个过程。爱康国宾方面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取决于体检的时间点、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以及医师的专业水平,有些癌症可以被检测到,有些癌症还无法检测到。体检没有检测到,有可能按照当时使用的检测手段与在那个时间段确实无法检测到,最终要以实际情况来鉴定。”

广东一位三甲医院的肿瘤专家也持有相同观点,“体检考虑性价比,所以采用普适性排查。比如通过B超来检测肾部位的肿瘤,不一定可以看得很清楚。如出现特殊情况,才能升级至MRI的检测。”上述专家提及,肾癌发展速度快,以前体检结果未必不准。“体检机构的这些抽血指标只是粗略参考,有些指标在癌症早期并不会升高,轻微升高也不一定代表有问题。”

检查肾癌最常规方法是B超

张晓玲表示,她曾连续10年进行“癌胚抗原定量”血液筛查,但一直未检测到异常数据。对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张志凌教授表示,目前肾癌并没有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肾癌无法像肠癌、前列腺癌那样,通过抽血就能反映出患癌风险。“也就是说,即便抽血指标全部正常,也并不能排除患肾癌的可能。”

张志凌教授介绍,目前,检查肾癌最常规的方法是B超。但是,B超检测准确性也受肿瘤位置、形态大小、B超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肿瘤长在肾的表面,就比较容易发现;而长在肾脏内部的纯内生型肾肿瘤,就没有那么容易发现;如果肿瘤很小(如1cm以下),B超有可能发现不了,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如2cm以上),有经验的B超医生一般都能发现。“B超是一项对医生经验依赖程度较高的检查,尤其是对于2cm以下的小肾癌。”

根据张晓玲自述及其提供的资料,她在2013-2023年体检中均未发现肾癌,而在2024年被其他医院确诊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大小3.3cm×3cm×3cm。

肾癌会不会在一年里从0长到3厘米?张志凌教授表示,这个问题目前很难给出定论。从文献资料来看,肾癌的平均增长速度在每年1-3毫米左右,但这并不代表一些恶性程度很高的肾癌,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张志凌教授表示,肾癌在我国每年的新发病例在7.5万左右,和肺癌等癌肿相比,发病率并不高。从中肿接诊的肾癌患者情况来看,肾癌发病的年龄中位数在52岁左右,比起西方国家报道的中位发病年龄60岁,有年轻化趋势。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要做一次泌尿系B超;有肾癌家族史的人群,检查年龄要放宽,尽早做B超检查。

体检依然是排查癌症风险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近年来,公众在选购体检项目时,也会有意识增加防癌方面的检测。

记者注意到,在爱康的体检选购攻略中,多个体检套餐中提及防癌。女性体检套餐则包括癌抗原两项筛查。男士的体检项目则涉及前列腺肿瘤标志物。

爱康集团还提及,针对40岁以上的人群需关注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症,建议增加肿瘤12项、DR-70等肿瘤筛查项目。

除了爱康以外,记者注意到目前体检机构的多数体检套餐中都涉及到防癌。

例如美年大健康方面的父母体检套餐中则包括肿瘤标志物6项。女性的体检套餐中包括肿瘤标志物12项。

有体检行业从业者向记者直言,常规体检项目(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主要针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或基础健康评估,而非专门设计用于癌症早期检测。“许多癌症在常规体检中难以被发现,但通过专项筛查可显著提高检出率。许多人只做普通体检,未根据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选择专项筛查。”

而在此次采访的肿瘤专家看来,体检依然是排查癌症风险的重要手段。   (据《南方都市报》)

--> 2025-07-25 体检十年无恙突患癌,北京律师质疑“假体检” 2 2 新消息报 content_166964.html 1 防癌相关体检是否靠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