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泾源县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应势而谋、笃志而行,立足“休闲避暑旅游县”发展定位,全面突出全域旅游战略性主导地位,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产品围绕旅游造、民生围绕旅游兴,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打好生态牌、念好旅游经,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
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
夏季,泾源县进入一年最美的时节。清流交织盘绕,田野碧翠欲滴,山间云雾缥缈,白墙红瓦的农家院子点缀其中,如同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
“早期村里都是土房土路,山上的植被稀稀拉拉。现在是水泥路、砖瓦房,草木葱郁。”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冯巢带学生在泾河源头写生20多年,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一村一山、一草一木的变化。
从空中俯瞰,泾源县犹如一块碧玉,镶嵌在黄土高原上。六盘山森林绿荫如盖,泾河两岸郁郁葱葱,神奇秀丽的老龙潭、流泉飞瀑的胭脂峡、荷叶碧翠的野荷谷等景点秀丽如画。
流水如玉,青山似屏。泾源县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位于西安、兰州、银川的几何中心,自古为萧关古道和丝路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
境内百泉汇流,有大小河流16条、溪流343条,年均径流量2.4亿立方米,年降雨量800毫米至1100毫米,有着“高原水塔”的美称;千山竞秀、万壑蕴绿,森林覆盖率达42.24%,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
境内旅游资源富集,有济公修炼的延龄寺、成吉思汗屯兵避暑的凉殿峡,有着西北地区“小江南”“小九寨”之美誉,已成为陕甘宁乃至西北地区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然而,“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状,始终制约着泾源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成了考验泾源县决策层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泾源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全域、全季、全时、全景精准发力。
凝聚全县“一盘棋”的旅游工作合力,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全域一体推进景村一体、城景协同、主客共享,构建城市连接景区、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立足乡土、乡情、乡味的设计理念,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8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乡村旅游已逐步成为泾源全域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5年共实施重大旅游建设项目22个,总投资16.6亿元,全域旅游发展综合环境和城乡面貌得到空前改善,旅游发展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泾源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3万多人从事旅游产业,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以自然山水、人文景观为介质相融相生,泾源县迅速成为宁夏乃至西北旅游版图上的一支劲旅。
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游
“我们村有蔬菜大棚,可为游客提供蔬菜采摘服务。采摘的蔬菜可以拿到农家乐现做现吃,充分提升游客的参与感。”泾河源镇冶家村党支部书记冶哈散说,以前村里根本留不住人,游客们吃一顿饭就走了,现在通过篝火晚会、品小吃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真正把游客留下来。
近年来,冶家村大兴乡村旅游,风味独特的农家饭菜、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憨厚的村民,已成为集旅游接待、住宿、观光、游览、研学、休闲为一体最具规模的特色村庄。
“该平台的上线,对游客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带动周边农家乐均衡发展。”今年“五一”前,冶家村打造的游客集散中心线上平台投用,房屋情况、剩余床位、菜品种类、价格等一目了然,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目前冶家村有农家乐128户,从业人员280人,有床位2420张,一次可容纳3500人就餐,旅游接待年收入达630万元,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带动就业1200余人。
泾源县按照点轴联动、轴线开发、连通景区、带动城区、提升服务区的思路,全力构建“主干道路线状带动、美丽村镇组团推进、生态城乡聚合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横向融合。
“设立全域旅游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累计投资16.6亿元,建成50公里旅游服务带、游客集散中心、游客驿站、旅游扶贫车间、城市休闲公园等20余个重大旅游项目。”泾源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马晓勇介绍。
围绕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以景点景区为抓手,依托国道344线、50公里旅游服务带全线贯通,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旅游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
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景村一体化、乡村民俗化、道路功能化、水系景观化,打造城市连接景区、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的全域旅游发展架构。
泾河源省级旅游度假区被成功认定,大湾乡杨岭村、泾河源镇冶家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泾河源镇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泾河源镇河北村、泾光村被评定为全区首批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香水新村民宿、龙园度假山庄等4个精品民宿,培育特色农家乐188户。
如今,“南北双线、两带四区”精品旅游线路已形成,初步形成了以精品景区为核心,以乡村旅游和新业态项目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康养福地精彩绽放
“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夏季没有高温,居住特别舒服。”来自河南的游客李秀丽在冶家村避暑度假,对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赞不绝口。
泾源县位于六盘山腹地,气候呈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6.9摄氏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3000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5年来,泾源县立足地方特色,以生态、饮食、文化等为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康复疗养设备,以“酒店+农家乐+民宿+康养”的形式,让游客修身养性、调适机能。
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新业态更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
泾源县突出资源优势和气候特征,将旅游产业确定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四季旅游产品,泾水之源、康养福地。
结合百里旅游风景大道建设,开发香水花海观光基地、老龙潭十里桃花谷、郁金香玫瑰小镇等,打造春季赏花季;结合清凉的气候资源,发展休闲理疗、康养医养新业态,打造夏季避暑季;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加大生态造林和主干道路沿线山体多彩树种栽植、蜜源植物种植,着力打造秋季观景季;响应“三亿人上冰雪”号召,积极发展冰雪经济,建设运营宁夏娅豪国际滑雪场、六盘山滑雪场,着力打造冬季滑雪季,实现“半年闲”向“全年游”的华丽转变。
2021年,泾源县投资1400余万元,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改造提升、《柳毅奇缘》实景剧数字化设备采购。完成老龙潭烈士陵园维修、村级文化广场维修、六盘山珍特产馆业态提升等项目。
如今,公路星罗交织、大山绿树成荫、美丽乡村错落有致,一幅幅生态文化游的美好场景杳然如在丹青里。以“互联网+”“旅游+”理念,推进资源整合与创新业态培育,构建多层次、特色化、中高端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引爆市场的新热点、新亮点。
围绕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旅游环线7条70公里,骑行道、健身步道130余公里,实现旅游“慢进快出”向“快进慢游”转变。紧扣水系景观化设计,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实施泾河流域综合治理、农村水系连通试点工程,打造城市景观水道、卧龙山湿地公园、泾河滨河景观长廊,形成了“三水润城”景观水系。
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名县等称号,连续4年跻身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排行榜,荣登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
2021年10月,泾源县被确定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基地;2021年11月,被授予全国首批、全区首家“天然氧吧”称号。
“今年预计投资3400万元,提升改造20公里旅游风貌长廊、冶家村自驾营地、旅游大环线建设等项目。”泾源县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旅游人数近3年年均增长10.2%,带动旅游消费年均稳定保持两位数增长,占第三产业比重达50.4%以上,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20.6%。
2021年,泾源县接待游客104万人次,综合收入7.9亿元,全域旅游“串珠成链”芳华绽放,旅游综合指标“一路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