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针一线 绣出最炫民族风

④ 李凤琴设计鞋面上的花样。本报记者 智慧 摄

6月9日10时,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内游人如织,李凤琴刺绣手工坊的摊位上,手机袋、小挂件、小饰品吸引游客驻足挑选。“手机袋比较受欢迎,昨天有几个小伙子买走十来个,现在存货没剩几个了。”李凤琴说,传统手工刺绣制作的工艺品颇具个性,很受年轻人喜欢。

李凤琴是自治区级刺绣非遗传承人,55岁的她做手工刺绣已有40多年。“妈妈跟着姥姥学,我从小跟着妈妈学。”李凤琴告诉记者,坚守一门传统手艺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我的绣品第一次作为商品出售是在我刚结婚不久,农闲时在家绣鞋垫,把牡丹、如意等吉庆图案绣在鞋垫上,本来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想到邻居看到后直夸漂亮,建议我拿出去卖。”邻居无心的一句话让李凤琴看到了商机,她把自己平时绣的鞋垫拿到集市去卖,没想到一下午,二三十双鞋垫被一抢而空。

“那个时候,我卖鞋垫的钱就够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销。”李凤琴边卖鞋垫,边琢磨设计新绣品。肚兜、虎头鞋、香包……随着绣品种类的丰富,前来购买的人也越来越多,她的作品也打出了名气。2010年,李凤琴被邀请参加上海世博会,她创作的“民族大团结”作品广受好评——这幅手工刺绣作品在中国版图上绣了56朵牡丹,象征56个民族是一家,形式新颖、寓意深远。“我设计的各种老虎造型的刺绣作品也非常受欢迎,其中一幅老虎绣品曾卖出几千元的好价钱。”李凤琴说。

2016年,李凤琴作为传统手工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城内摆起了摊。“最初一两年收入还不错,但我发现,光靠传统绣品很难赢得年轻人的喜欢,我也适时地转变了思路,减少了大幅的刺绣作品,绣一些日常的小物件,让非遗技艺融入日常生活。”端午节绣香包,春节期间绣虎头帽、虎头鞋……李凤琴的绣品不断追赶潮流,努力让传统手艺跟上时代脚步。

“刺绣需要手艺人用心去钻研,每穿一针都是经过无数次尝试总结经验,有好多作品我都是拆了又拆,反复比较,手法、布料不停更换,最后找到最适合、最好看的呈现方式。别看一个小挂件,有时候要花费20多天时间。”李凤琴说,最近,她开始研究绣花鞋,自己设计了多种花样,在鞋面上不断尝试:“我希望能通过一些时尚、流行元素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魅力,让中国刺绣走得更远。”

--> 2022-06-17 本报记者 智 慧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20560.html 1 一针一线 绣出最炫民族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