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青山绿水绘新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毛雪皎 裴云云 何耐江

黄河岸边,候鸟翔集流连;六盘山间,绿树环抱人家。十年,对于草木而言,是一段自然生长周期;十年,生态文明的“种子”根植山河,写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宁夏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绘就塞上江南新画卷。

治山增绿,涵水固沙,造林复草,清河还湿,新在景致,新在理念。这是一幅渐变增绿的画卷:十年来,宁夏森林覆盖率从11.9%提高至16.9%;这是一幅天蓝水净的画卷:地级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6年保持在80%以上;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总体为优。

作为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宁夏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生态优先战略,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奋力筑牢祖国西部生态屏障。

颜值提升的“山水画卷”

10月12日,记者在农民摄影家马德的照片里看到真实可感的变化。

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的马德,近十年,腾格里沙漠始终是他镜头的焦点。说起防沙治沙的成效,马德感慨地说:“我拍到的‘绿色’越来越多了。今年我去沙漠里拍摄时,当无人机升起,从它的‘视野’看下去,大片大片的麦草方格,构成了绿色的网状‘海洋’,一眼望不到头,特别震撼。”这份震撼的背后,是一代代治沙人的执着付出,在沙海中铺展绿色,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绿色,不仅是马德的摄影“底片”,也是宁夏生态治理的“底色”。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宁夏推进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草原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面貌不断改善。即使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仍有植绿增绿的不懈探索;即使在水土流失的旱塬,仍有小流域治理的持续耕作。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小流域治理,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的生动实践。徜徉在彭阳金鸡坪、西吉龙王坝,仿佛置身于“大地的掌纹”之间。层层梯田,漫山尽染,不仅引来了游客,也缚住了水土流失的脚步,释放多重效益。

近年来,全区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以水土流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并举,实施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淤地坝建设等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20.9%,年入黄泥沙由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

以呵护黄河健康安澜为根本任务,以河湖长制为牵引,全区997条(个)河湖都有了河湖长,宁夏4284名河湖长认真履职,河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区河湖长制工作连续3年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

继河长制、湖长制之后,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又一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宁夏五级林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林长制各项制度落地运行。截至目前,宁夏已设置各级林长8582名,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种、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塞上江南新画卷,正呈现出层次更高、质量更优、管护更精细的新“画质”。

价值转化的“绿色画卷”

农家小院里,支起一排画板,笔墨流转间,描绘青山如黛——夏天,在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农家乐不仅引来了避暑的游客,还迎来了一批批前来写生的学生。作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泾源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3.5%,提高到现在的42.24%;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寻找18度的夏天”,这是近年来固原市发出的夏季旅游邀约。不仅是旅游产业,当地将“冷凉”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生态链布局产业链,统筹推进冷凉蔬菜、林果经济、林下经济,培育添绿增富的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探索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让生产要素、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彰显。宁夏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

交易黄河水指标,用于农业灌溉——今年8月16日,宁夏立水源智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夏洪治源智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以20万元一次性交易黄河水指标200万立方米。这是今年以来,贺兰县农业灌溉开展的第三笔用水权交易。用水权改革,推动“水往高处流”:让水资源向更高效率、更高效益领域流转,走深走实水资源市场化配置关键一步。

通过确权、赋能、定价、交易,赋予“绿水青山”以商品属性、市场属性、金融属性,推动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

塞上江南新画卷,正呈现出融合发展、盘活增值、效益更突出的新气象。

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画卷

每逢迁徙季,红嘴鸥不远千里赴约,在湿地公园的栏杆上停歇,成为市民的“老朋友”。在银川,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已经成为城市“相册”的经典画面之一。

绿水青山,也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雪豹的身影久违再现;在罗山自然保护区,鹅喉羚呼朋引伴;在云雾山自然保护区,梅花鹿漫步草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这幅塞上江南新画卷更为灵动,更具生机。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呵护黄河健康安澜为根本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协同推进降碳、节水、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提升资源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

宁夏聚焦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推动绿色低碳大发展,抓好生态环境大保护,推进环境污染大治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 2022-10-15 本报记者 毛雪皎 裴云云 何耐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0708.html 1 青山绿水绘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