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民”为先以“实”托底

虎 权

新华社发

年末岁初,各地又开始派发民生“大礼包”了。这不,银川市近日就发布了2023年民生“十心实事”:

新增停车泊位5000个,在集市地摊等处建设200台“共享电源”,新建小微公园8个,新建健身步道17公里,开展用工招聘活动100场次以上,购买城镇公益性岗位2300个,新增学位2万个以上,帮扶慰问困难职工等2万人次,为困难群众购买救助保险,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700套,改造老旧小区75个……从10大类50项民生实事的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到了银川市为民服务的诚心,也感悟到了办好民生实事的要领。

民生实事,前提是“民生”。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最渴望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能把问题解决好?答案不在办公室、也不在文件会议里,而在群众的感受中。所以,欲把民生实事办好,首先得弄清楚“老百姓需要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精准、科学汇集民声民意民智,才能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如果要办的事与百姓生活毫无关联,又何称民生实事?从银川市公布的各项举措看,新增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招聘活动解决就业问题、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家庭收入问题、新增学位解决教育资源不充分问题……桩桩件件都与群众需求紧密衔接,都直击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民生”二字,可谓货真价实。

民生实事,关键还在“实”。承诺是基础,践诺才是目的。如果承诺的实事不办,或者办不好,就等于开“空头支票”,视承诺为儿戏。此次银川市立的“军令状”,无论是“顺心”“安心”“暖心”等“十心”要求,还是“5000个”“200台”“3700套”等量化考核指标,最终都指向了“实”,指向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也告诉我们,办好民生实事,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政策落地在基层;就得重诺守信,实事求是,既敢于担当、有所作为,又尽力而行、量力而为,以一诺千金的态度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是民生实事的最终归宿,也是丝毫不能动摇的原则。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十心实事”最后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而解决民生之事也不应只是岁末年初的承诺,更应注重日常的点点滴滴。期望所有民生工作都能以实打底,所有党员干部都善于倾听民声、善于汲取民智、善于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把为民服务写在每一位群众的笑脸上。

--> 2022-12-22 虎 权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50596.html 1 以“民”为先以“实”托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