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意思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而言,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有宽广、坚韧的胸怀与品质,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何为“士”,通俗地说,就是有品格、有风骨、有学问的人。士的精神深入中国人的内心,坚定、自信、坦荡、快乐。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术”,更是“道”。
今天,如何理解“士”?
以品读、解读经典为例,不是为了积累谈资与炫耀,而是为了寻求智慧。技能是“术”,归根结底要学“道”。
比如,某个人学习唱歌,练习运气发声的技巧是“术”,发现身体的潜能,通过增长灵性,为自己与他人提供价值,是“道”;从曾经的观众,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者,展现、锤炼自己的同时,为观众提供审美愉悦,是一个从“术”到“道”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
通过习得各种技能,为自己赋能,从而获得新能量,理解、掌握技理背后蕴含的哲思与价值,就是链接“道”,就能达到“德不孤,必有邻”的境界。
学习各种“术”,是为了增长能力,更是为了提高品性,也是为了愉悦他人、快乐自己。
同时,不要让“术”成为妨碍生活的障碍,要在遵守“道”的前提下,理顺生活,有余力则学“术”。
比如很多人发展个人爱好,很多人喜欢跳广场舞,那么首先要协调好和身边人的关系,不可扰民,如果有一些由此出现或激化的矛盾没有处理好,就先处理好这些问题,如果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固执己见,势必会引发更多争端,也就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处理好了这些前提因素,在各方面条件具备时,就能更好地享受乐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能为自己与他人带来快乐,创造更多价值。
所以说,今天的“士”,并不高高在上,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用心,最大限度地做好眼前的事,人人皆可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