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遥看灵武市马鞍山,草木泛起一派青色。
记者驱车上山,不时惊起路边一只只喜鹊,“扑棱棱”飞向山林深处。
“到了秋天,人们走近山上蓄水池,还能惊起一滩白鹭咧!”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员工王冠说。
马鞍山生态的好转,得益于王有德的退而不休。这些年来,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治沙嘱托,发挥余热,做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
“宁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退休后的王有德不忘初心,带领工人在马鞍山手植杨树、松树、桑树、桃树等树木130多万株,绿化山体8000多亩。昔日,这片因采石挖砂、挖苁蓉、偷牧而支离破碎的山体,又被连绵的草木聚拢在一起。王有德说,披上绿装的马鞍山牢牢锁住水土,不让泥沙流向5公里外的母亲河。
就这样,王有德再为生态文明立新功。
说起王有德,他可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位“功臣”。在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王有德带领干部职工建起一道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67公里的绿色屏障,硬是把毛乌素沙漠向后“逼退”20多公里。
2014年,退休后的王有德不负总书记嘱托,毅然登上马鞍山,带头搞起了绿化。
王有德和几名志同道合的退休老干部,成立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由他本人担任理事长。到现在,这一非营利组织募集社会善款5000多万元。
有了启动资金,王有德等人在马鞍山上大搞绿化,还在山上搭起大棚,建成热带花卉园,筑起初心台……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党员现场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两三万人来“打卡”,社会效益斐然。
每年,马鞍山还能解决附近300多名农民就业,参与经济林管理和大棚务工,一个人每年能挣3万到5万元。
这些年,王有德等退休老人让马鞍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后不到10年。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年近古稀的王有德,依然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