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海原红葱为什么这样“红”

本报记者 杨 娟

海原红葱。(资料图片)

3月1日,天光微亮,海原县海城镇山门村村民马风明迫不及待来到自家田头查看。他抓起一把土轻轻嗅了嗅,用手指捻成沫儿抛出去,伸出脚探了探土壤的松软,一番研究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今年的红葱种植可以开始准备了。

去年,马风明家种了30亩红葱。今年他打算放开手脚种90亩红葱,预计约有40万元收入。“过去红葱是‘调味品’,现在是我们的‘增收苗’。今年还要指着种葱再翻个身呢。”马风明说。

位于南华山山根处的山门村,村里种红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里种植的红葱因耐旱耐寒耐盐碱的特性而成活率高、产量高。在马风明的记忆里,爷爷奶奶就在种葱。那时家家户户在田间地头种葱,拿到集上销售,十里八乡“名气很响”。但当时种葱的收入顶多算是换取油盐酱醋的“零花钱”。马风明成家后,陆陆续续生养了几个孩子,他和妻子只能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种葱从来不是承担家庭开支的主力。

2016年开始,村里有人开始扩大种葱的面积,收成不错。马风明也大着胆子腾出几亩地试着种葱,靠着“山门红葱”的名气,马风明当年种葱的收入超过了其他收入。

从3亩、5亩到10亩、20亩,马风明的步子越来越大。“这两年乡上建冷库和分拣中心,种地有技术员指导,亩产量也从过去的2000公斤提高到5000公斤,畅销全国。你说我还担心啥呢?”马风明反问记者。

“一个鸡蛋不好卖,一篮子鸡蛋抢着买。”这个朴素的道理马风明能听懂却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海原县海城镇副镇长田广科用“产业发展”四个字来阐释听起来更有说服力。

“小打小闹卖不出价,抗风险能力差,去年赚了今年赔了,始终是维持温饱。必须让产业带动种植,才能让农民稳定增收。”田广科说,2018年,海城镇借着葱价大好的契机,按照自治区“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引种白葱、小红葱等新品种,同时与“多多买菜”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上行合作模式,为全面打造“红葱小镇”、发展产业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门红葱”卖得好,卖得远,打了翻身仗,不仅改变了山门村人的生活,还影响了周边更多人。2022年,彭阳县王洼村与海原县宁康牡丹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流转了3000亩土地,用来种植红葱。与以往一家一户的耕种方式不同,土地流转后,村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费,土地还能得到进一步利用,合作社还给村民教种植技术,也让村里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种植红葱多方受益。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宁夏10个农产品入选,“海原红葱”上榜。

--> 2023-03-16 本报记者 杨 娟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2572.html 1 海原红葱为什么这样“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