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西溪模式”中对话“银川思路”

本报记者 杨晓秋 李锦 党硕 文/图

余村的油菜花田。

游客雨中泛舟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烟雨江南最动人

西溪且留下。

白墙黛瓦的墙面上,五个大字扑面而来。似呼唤,更像是答案。

3月25日,记者走进国内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值周末,加上免首道门票,一拨又一拨游客冒雨而来,摩肩接踵,穿花拂柳。细雨霏霏中,这个坐拥1150公顷的大美湿地一曲溪流一曲烟,氤氲出烟雨江南最动人的风姿。福堤西南,近2万株梅花一步一景;摇橹船载着游客临水听雨,船桨起落,湖水一圈圈荡漾开来,冲刷着两岸露出水面的松木桩——木桩护岸,这个看似美丽风景中的小“心机”,其实是湿地保护与修复中的“巧思”:不仅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还避免了岸边水土流失,为众多水生生物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西溪,“都市湿地,天堂绿洲”。2003年,西溪湿地启动综合保护工程,2009年7月被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年来,杭州市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实施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制订首轮湿地保护规划,设立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立了第一个湿地类型的全国生态文明基地……长达20年坚定不移的保护,点亮这颗湿地明珠。4棵百年以上古树名木、7000多棵柿子树、2万多株梅花以及秋雪庵芦苇荡,是西溪最珍贵最厚实的原生态植物植被“家底”。坚定不移做好保护之外,西溪适度、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式享受这份大自然的馈赠。目前,西溪湿地游客可免票参观的区域由开园时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5.79平方公里。

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西溪举办。也正是在这一天,浙江省收获了第二个国际重要湿地——平阳南麂列岛。

“西溪湿地的保护利用,为21世纪全球城市湿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原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如是评价。

“西溪模式”,银川学什么

宽阔的水面中央,一簇芦苇被精心围了起来;一只落单的红嘴鸥旁若无人地从一处水面,飞到另一处水面——银川宝湖公园的早晨,从阳光在岸柳枝条上留下第一个脚印开始,从悠扬的笛声在湖面飘落第一个音符开始,更从湿地工作人员登船进湖巡检开始。

就湿地生态格局而言,银川和杭州有太多的共同点。它们同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在暖湿气流的来去之间,接受着鸟儿们用翅膀“投票”;与西溪一样,银川的湿地镶嵌于城区之中,是喧嚣城市中的“诗与远方”。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致力于走出一条湿地与城市和谐共生、保护与发展相互成就的双赢之路。

“西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湿地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样本。”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吕金虎介绍,自2002年至今,银川市已走过20余年湿地修复与保护的探索之路。“如果按阶段来分,银川市湿地修复与保护工作前10年着重于恢复湿地面积,后10年重在修复和持续提升湿地功能。”吕金虎介绍,近年来,银川湿地修复与保护工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努力寻找保护和发展的“最佳平衡点”,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银川思路”。在湿地和城市的相互交融中,曾经的“梦里水乡”,成为真实的、可触可感的“塞上湖城”。而以湿地资源利用为特征的绿色生态型产业的兴起,也正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018年,银川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5年来,银川市对湿地生态系统实施全域化保护修复,加快构建“六横六纵”水网体系。结合黄河银川段河滩地停种回收后生态修复工作,加快组织实施黄河滩区整治等水利重点项目。目前市区湿地率达到10.85%,湿地保护率达到83%。

按照相关认证要求,“国际湿地城市”创建6年后需复审。也就是说,银川“国际湿地城市”将在2024年迎来“大考”。“相较于西溪湿地修复与保护工作,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在机制体制、科研监测、湿地文化挖掘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以更高质量的生态实绩迎接复审大考。”吕金虎说。

--> 2023-03-30 本报记者 杨晓秋 李锦 党硕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4816.html 1 在“西溪模式”中对话“银川思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