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余村 看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李锦 杨晓秋 党硕

连续几日阴雨过后,地处天目山北麓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迎来了灿烂阳光,也迎来了一辆又一辆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正值阳春三月,青山环绕的余村漫山翠竹绿叶,油菜花遍地金黄。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余村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曾因大量开采石矿,山体满目疮痍,污水横流,是远近闻名的“污染村”,发展之路走得艰难且迷茫。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找准了乡村发展的定位。”余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说。绿色发展的理念自此深植余村,蓄势蝶变。通过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关停石矿、水泥厂,用细致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阵地延伸转型,增强生态环境空间的承载力,带领村民集中精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实践出“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生态美村”为主要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

保护生态,生态自有回馈。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建设实践中,余村扎稳“绿色发展”这一支点,创造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画卷。截至2022年,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人均收入超6.4万元。

今年,一座集纳未来图书馆和创意田园功能为一体的碳中和建筑在余村拔地而起,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村庄的蓬勃发展,正在吸引一批批有才华、有见识、敢创新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俞小平介绍,今年余村还将联动周边3个乡镇17个村一起共同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大余村”。成立了国内首个乡村品牌实验室,创新开展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截至目前,已同多个品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创了以“数字赋能、美丽加分”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新经济。

“乡村振兴必须找准符合乡村发展的自身定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发展方式显然是不利长远发展。”俞小平认为,乡村旅游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万能良方,要发展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谁”,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

对标余村,1600多公里之外的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有着相似发展际遇与机遇。

曾经“狂飙”的“石头经济”一度让泾源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百姓生活受到影响。2017年9月,泾源县叫停矿区里的石灰窑、水泥厂,开始全面生态修复治理。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灰色的矿山泛出了绿意,昔日浑浊的河水恢复了清澈。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泾源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城市连接景区、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的全域旅游产业新态势。

如今,泾源县已经成为宁夏立足区情实际和地域特色,打造出的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富有高辨识度的生态文明创建实践样板之一。

“久久为功践行‘两山’理念,才能找到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道。余村长期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并引入创新的方式方法,解决乡村振兴实际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泾源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任伟介绍,泾源县有着丰富的农业、旅游、水电等资源,同时也是宁夏重要的种苗、草畜、中蜂基地,今后将深入学习余村经验,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泾源县实际的发展路径。

--> 2023-03-30 本报记者 李锦 杨晓秋 党硕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4818.html 1 在余村 看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enpproperty-->